5月底,有着“好莱坞编剧教父”之称的罗伯特·麦基携新版《故事》来京,同时也将再度开设“故事研习班”。他接受专访时透露,这些年有关编剧理论的一些新认识将写成《对白》和《角色》两部著作。谈到近些年中国电影的发展,麦基直言不讳,就看过的《捉妖记》《泰囧》《美人鱼》等高票房热门电影,直指存在当代现实题材少、故事复杂却不够深刻、异想天开逃避现实等问题。
结尾太多
特别情绪化
旁白、解说太多
不做当代题材
幻想太多
故事复杂,不够深刻
故事太多,导致重复
镜头特别多
剪辑特别多
慢镜头和快镜头太多
中国影视从业者对麦基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是各大艺术院校编剧、导演专业的必读理论著作。从1983年开始,麦基从事编剧培训事业,彼得·杰克逊、梅格·瑞恩、朱莉娅·罗伯茨等著名编导、演员都上过他的课。
这几年,随着麦基多次来华开设故事研习班,他的一些观点,比如“电影院将关闭”等也引起不少争论。这次接受专访时,麦基甚至预测了电影院关闭的时间,“我感觉到2050年,大部分电影院都会关门。”他觉得,人们需要的是服务,是故事,而电影院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来听故事。这会使人们感觉不便。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更好的观看感受。
另外,电影两个多小时的时长限制了人物角色的复杂化。在21世纪占据“讲故事”长篇主导地位的是长篇电视剧。麦基透露,他打算重新修订《故事》,增加的内容预计还有一倍多,主要是关于长篇电视剧的写作技巧。同时,他的新书《对白》已经推出英文版,而中文版预计今年出版。目前他正在写《角色》,预计2018年推出英文版。
京华时报:您将要出版两本新的编剧理论著作《对白》和《角色》,方便介绍下内容吗?它们和《故事》是什么关系,补充还是延伸?
麦基:在《故事》这本书里有关于《对白》和《角色》的章节,但都非常小。另外,《对白》不仅是为大银幕编剧写的,也涉及小说的写作、舞台剧创作。这本书是研究从编剧的潜意识到意识,再到被说出来的整个过程。
一个好的编剧写“对白”就得在三个层面上工作,一个层面是直接说出来的对白;一个层面是角色思考的,但却没说出来的。第三个层面是无法表达的,在人们潜意识里的。《对白》这本书另一个重要的地方是教会大家,如何让每一个角色都有专属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词汇体系。现在很多电影中,角色讲话方式都一样,都很像作者。
《角色》这本书不仅为大银幕、舞台而写作,还有关于长篇连续剧,因为长连续剧的角色更为复杂。我想把这本书叫做《人性》,因为《角色》本来就是对人的诠释,所有你看到都是表达的人性。这本书写作的时候更为艰难。
京华时报:您的两本新书,以及几年后进行的《故事》修订工作,都特别提到了为长篇电视剧的编剧而写,这是为什么?
麦基:进入21世纪以后,最占主导力量的讲故事的方式仍然是长篇电视剧。电影在2小时之内展现角色复杂的内心,是很难的。在美国过去15到20年出现过很长的连续剧,大概50到100小时。编剧编得越来越精彩,角色性格也特别复杂。
京华时报:您说2050年电影院将消失,这个是不是美国主流的观点?
麦基:在美国这个观点已经非常清楚,电影观众的数量在下降。在中国,电影院还会持续多少,我也不太清楚。我所说的电影院更多是物理上的,但是电影作为艺术形式是永远的。欧洲观影的人数也是下降的,每天都有电影院倒闭。
在洛杉矶县一级的小地方,都比意大利的电影院还多。另外,还有美国的有线电视和商业电视,这些都会消失。在我看来,基于互联网的故事讲述,比如长篇网络电视剧,这将是未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将故事的权利重新回到了作者,回到了编剧。这就是未来。
京华时报:您之前有个观点是故事将走向衰竭,而走向衰竭的深层次原因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大家做事没什么原则标准。你对中国编剧有什么好的建议
麦基:不是没有原则,都是一些负面原则,比如说尽可能挣钱。结果导致环境污染、社会恶化。这也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有。这也不是新问题,历史有很多循环。出现一个极端以后,就会出现另外一种极端,比如伦理主义者等。只要一端出现失衡,在另外一端就会有反应。讲故事本身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对别人的内心感同身受,要实现一个平衡。一个文化如果有非常好的故事,就会更平衡,也更有内在动力,更有力量。
京华时报:谈谈近些年您对中国电影的感受?
麦基:我看了6部中国近期的电影,包括《一步之遥》《捉妖记》《泰囧》《夏洛特烦恼》《解救吾先生》《美人鱼》等。
我看后列了10个缺陷。
第一个问题是结尾留得太多,所谓好几个结局,这都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结局。第二个问题是特别情绪化,比如爱就是最纯洁的爱,最高贵的事情就是自我牺牲,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成为英雄。还有些甜到掉牙的、可爱的小怪兽,太腻了。第三个问题是旁白、解说太多。这些作品是那种“写在鼻子上”的剧本,把深刻的东西直接写出来。第四个问题,有太多的历史题材,为什么不做更多的当代题材?第五个问题是幻想太多。比如《美人鱼》有太多的虚幻场景,实际上是逃避现实。第六个问题故事过于复杂,但不够深刻。第七个问题是故事太多,导致重复。第八个问题是镜头特别多。第九个问题是剪辑特别多。第十个问题是慢镜头和快镜头太多。
八、九、十是技术问题。各种各样快镜头,使得电影画面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让人们不能注意到这个东西有多么的空洞。好莱坞也有这样的情况,电影化的“噪音”,让观众意识不到它的空洞。比如《解救吾先生》本身有一些出彩之处,但最大的问题是讲了太多的故事、用了太多的剪辑。做出这些东西的人说现在年轻人注意力短,所以得不停切换。但是美国的年轻人工作一周以后,能连续看20多个小时的《绝命毒师》,中间没有停顿,真正的原因还是故事要写得好。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