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行业信息化从80年代中旬开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计算机模拟手工到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飞跃式发展,到现在已走过30多年的光辉历程。
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中,有两类因素的驱动一直贯穿始终,一类是对业务操作流程的实现和再造,另一类就是发挥数据价值,以数据为核心的应用。通过观察这两类因素在信息化进程中比重的不同,业内人士发现数据价值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变化——信息化初期,数据只是辅助业务操作;信息化中期,分析型系统得到发展,数据开始支持管理决策;现如今,数据已开始替代流程,成为行业信息化中核心的信息化驱动因素。
在IT服务业中已经纵横了30年、致力于打造“IT+”产业融合新业态的神州信息对于大数据的力量始终有着超前的判断。在神州信息看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行业信息化也迎来发展的拐点,进入数据驱动的时代。而支撑这个判断的,主要是依靠三个核心特征,神州信息将这三个核心特征总结为:需求拐点、社会化依赖以及技术架构的数据工厂化。
行业迎来需求拐点
需求拐点意味着传统的流程化需求已被信息化覆盖,现阶段业务的创新、信息化的创新都需要发挥数据价值。
以前“得核心业务者得天下”的信息化阶段完成了初步的数据积累,现今信息化的重点就是把这些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促进业务的发展和变革。比如银行要发展消费金融,存在风险控制的问题,以前银行的风控手段主要是通过抵押品,但面对新型的小额的、场景化的信贷业务,需要有足够的信息给客户画像,判断信贷风险。本质上,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对象已经扩大了,行业信息化已经突破了行业的边界,需求越来越围绕着挖掘数据价值展开。
数据服务的社会依赖化
数据驱动时代的第二个特征是社会化依赖。这一特征与互联网+的冲击、客户信息的范围扩大密不可分。
由于前一阶段行业信息化是相对封闭的,信息化内容主要在明确的边界内;而现阶段行业信息化需要更多维度的客户信息,一个行业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性、丰富性,也会来源于其他行业、来源于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这样的趋势就催生了具备跨行业的业务、数据组织能力,具备业务和数据建模能力的服务商。正如神州信息一样,由于能够提供直接的、基于数据的业务服务,这个时候它的身份就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服务商了,而是技术驱动的业务服务商。在这样的业务服务商的驱动下,各行业的信息化边界实际上被打破了,各个行业之间在企业、个人等信息层面形成了潜在的链接。
数据工厂模式
数据驱动时代的最后一个特征就是数据服务生产的工厂化,这实际上也代表着信息服务技术架构的演进。
技术架构演进的趋势之一是要将核心瘦身,以此应对目前交易流量的快速增长,业务的快速变化。在新的架构下,尽量降低逻辑的复杂度,提升交易系统敏捷度,从而应对互联网容量暴增的需求,以更小的代价迭代交易系统,方便业务拓展和变化。技术架构演进的趋势之二就是所谓的数据工厂模式,升级成批处理,才能应对日益增多的需求,而针对个性化的需求,也能提供数据处理的组装和全程的数据管理。这就意味着数据工厂本质上是一个数据处理平台。总而言之,神州信息认为架构的变化是为了适应业务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一种自然的演进。
行业信息化进入数据驱动时代和其社会化依赖的特点,必将产生链接效应突破行业边界,带来新的物种:跨行业的数据服务商。对此,神州信息CTO徐啸认为,这个新的物种会是一个数据供给和服务供给的生态,这个生态将分为去中心化、多层次的数据提供方和api平台等形态的整合服务方,其中可能会诞生体量很大的平台型企业,而神州信息这样掌握多行业数据的企业将有更强的先发优势。
数据驱动这件事是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当流程的覆盖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数据必然会成为驱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量。虽然现阶段面临数据准确性和数据共享障碍这两大发展的绊脚石,但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障碍必然会被突破的,而打破之时正是智能化时代的全新开始。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