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书画 >

从《野竹图》看吴镇的艺术风格及其内在精神

时间:2016-07-01 18:40:32 来源:书画圈网 编辑:Cicicoco

 

  《野竹图》

 

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竹子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古今文人雅士嗜竹咏竹者众多,在画家的笔下,还赋予了新的思想和深邃意境。墨竹,作为吴镇笔下冰霜之操的幻化,投射了他浓浓的思想与情感,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发挥到极致,让人回味无穷,思绪万千。

 

日前,吴镇《野竹图》在北京保利拍卖场上以7762万元成交,创吴镇拍卖最高价纪录并成为2016年春拍中国书画成交的前十。小编为此梳理了吴镇画竹的艺术风格及其《野竹图》的内在精神。

 

“戏笔”寄情赋人格

 

作为元代文人画家的代表,吴镇的修养是多方面的。诗歌、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绘画方面,他山水、梅竹、人物俱擅,也使元代画坛大放光彩。

 

吴镇自称画竹五十年,一生所作墨竹十分丰富,但几经战乱,存世者不多。在吴镇的笔下,他使竹子人格化,这也是他创作的原动力,当外部的环境不能让他完成理想、抱负之时,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于个体生命的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在他的墨竹作品中,绝大部分都有题画诗,大部分为田园诗,每首诗都是针对其自身境遇及感想而发。吴镇从未入仕,因此他的诗文有一种刚直不阿、逍遥自在的乐观情绪。

 

吴镇自学画之日起,似乎就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待之,为此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可见他画竹时怡然自得的心境,这必须做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在吴镇的创作中,他细致的观察野竹的生长状态、四季变化,将之入画,十分注重总结画竹的各种程式,如:“墨竹位置,如画竹竿、节、枝、叶四者,若不由规矩,徒费工夫,终不能成画。濡墨有浅深,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须知去就;浓淡粗细,便见荣枯。仍要叶叶着枝,枝枝着节。”他反对枝叶向背杂乱、叶似刀截、身如板束、粗俗狼藉,认为行笔要“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

 

吴镇不但在总体上强调画墨竹的法度,而且对细微之处的研究,也精细入微。他认为画墨竹之法,可分为竿、节、枝、叶四个方面,“而叠叶为至难,于此不工则不得为佳画矣”。他说:画竹须“下笔要劲,节实按而虚起,一抹便过,少迟留则必钝厚不铦利矣。”他归纳了画叶诸病:“粗似桃叶,细如柳叶,孤生并立,如又如井,太长太短,蛇形鱼腹,手指蜡蜒等状,均疏密偏重偏轻之病,使人厌观。”

 

吴镇喜好画野竹和风竹,叶叶如闻风有声,每当“心中有个不平事,尽寄纵横竹几枝”。因此,他的“戏笔”是有感而发,使竹子画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竹子的坚韧、高雅正是他本人那种孤高、耿直的幻化,笔下的墨竹,竹竿、枝叶已然成为他自身生命体的一部分,竹已成为为其代言的符号,不仅表现了自我,更彰显了名者隐士的风姿。

 

貌简实丰寓意穿

 

从《野竹图》来看,吴镇不仅继承了文同、李衎的画竹之学,而且还有创造性的突破。野竹一丛斜穿石鎼,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写竹枝干以淡墨中锋,速度均匀,起笔收笔之间略见藏锋之态,因而显枝干俱圆,且笔意贯穿,主干于根部的节短,渐渐放长,至梢头节又短,此法应从李衎学来;又以浓墨写竹叶,以稍侧锋加之提按变化书之,显得含蓄而灵动,摇曳生姿;山石勾勒以尖锋直下,顺势而变,偏锋阔笔大斧劈皴擦,阴阳显著而彰巨石之立体感与厚重感,更与劲节嫩叶对比强烈,凸显野竹生命力之蓬勃向上之态。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吴镇更注重画竹的非写实性,更突出竹子的精神状态。该作品貌简实丰,虽未见繁缛之笔,但超凡脱俗,秀逸绝伦。《野竹图》画的是“叶上扬”的晴竹或风竹,类似作品可见于吴镇与王冕合作的《梅竹双清》以及《多福图》等。此外,吴镇还注重画面效果与观画者的共鸣,加上题画诗所传达的深意,呈现出画者傲岸与为人之谦恭。

 

《野竹图》的落款为“梅花道人戏墨”,虽然元初江南毁道兴佛,但一般读书人反而更亲近道家,这应该是一种文化上的叛逆。元朝的士大夫多半自号某某道人,如赵孟頫号水晶宫 道人、黄公望号一峰道人等等,吴镇则自号梅花道人。有学者认为,吴镇传世中最早的作品《双桧图》作于1328年,署款“吴镇”而未钤“梅花盦”印,此时的 他还未自称“梅花道人”,到1336年创作的《中山图》,属款“梅花道人书”,且此后每幅作品都有“梅花盦”印章,可以推测至少自1336年,即吴镇57 岁时,他开始用“梅花道人”这个字号。《野竹图》虽款书“梅花道人”,但没有明确纪年,据专家推测其书写方式与1344年创作的《嘉禾八景》《松石图》十 分相似,故《野竹图》的创作年代与二者相近。

 

《野竹图》原是鉴藏大家张珩的旧藏之物,后由卢芹斋收藏,终归王季迁。张珩收藏的宋元名迹多是精品,《野竹图》收录于他在1947年出 版的藏品集《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中,后又在1960-1963年汇编《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时详细著录这件作品,并说明来源:“仲圭竹石今所传尚非 绝少,率多潦草之作,此作虽非臻绝品,已自难得矣。孙伯渊为余得之粤中甘氏者”。在《张葱玉日记·诗稿》1941年3月25日的日记中也曾记录:“至孙伯 渊处,观梅道人画竹轴、戴文进......”。其中,画竹轴可能是指本件《野竹图》。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墨竹真迹屈指可数

 

吴镇的传世作品却甚为少见。据不完全统计,以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藏吴镇作品为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镇作品 7件,其中墨竹作品3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镇 作品约为40余件,其中公认的墨竹真迹约5、6件;上海博物馆藏吴镇作品3件,墨竹作品2件;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吴镇作品1件;南京博物馆、宁波天一阁、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弗利尔美术馆均藏有吴镇作品,其中大都会博物馆和弗利尔美术馆各藏墨竹作品1件。因此,目前可确认为吴镇真迹的竹石图仅为数十件左右。

 

吴镇,以竹造型,以竹为友,笔笔秀雅简洁,取形造势,不无顺畅,墨色浓淡相宜,变化自然,尽显文人画的风味。

 

 

 

版权声明|免责条款|法律顾问|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6-2018 www.guohuayul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华娱乐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 京ICP备170708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