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端的风起云涌,到如今的全新蜕变,网络大电影——这一曾经被许多人所忽视的领域,经历了爆炸式原始积累、井喷式一拥而上、筛选中大浪淘沙到如今另辟蹊径、精益求精,其发展之路也折射了当下中国影视行业市场中资本、审美与艺术多方博弈的局面,在变革中,如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是所有业内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网大1.0时代:野蛮生长
2014年3月,网络大电影的概念首次提出,是指那些时长超过60分钟,故事结构完整,通过互联网渠道发行的电影。2015年4月在爱奇艺上线的《道士出山》则是早期网络大电影的代表,其实际拍摄8天、成本28万、收益2400万。更关键的是,比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早上映约90天。在此之后,网大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野蛮生长”时代,在这一时期,网络大电影的标配被定义为:小成本、低质量、蹭热点,后来还加入了软色情。
其中“蹭热点”这一现象曾一度成为网大的代名词,哪些院线大片宣传攻势猛烈,观众认知度高,网大就去蹭哪些大片的热度,由此产生了《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前夕,20多部片名相近、都带有“潘金莲”字眼的网大集体抢占市场的乱局。网络大电影因其生产周期短、拍摄成本低、审查宽松,而成为“蹭热点”资本运作的最佳方式。然而由此带来的“低质量”非议也从未停息:这种所谓针对“小镇青年”的“作品”,在观众看穿其中的把戏之后,很快面临了供大于求、入不敷出的难堪境地。
要内容还是要创新?2.0时代内容为王
其后随着审查制度的完善,对于网络大电影中的“粗制滥造”、“软色情”等内容都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也促使不少网大开始正式向着“大电影”方向看齐——从拍摄班底、卡司阵容、制作水平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提升。
一些有识之士表示,对优质IP进行系列化拍摄,动用自身力量进行原创IP的打造,并在网大体系下发行,也将成为一种业界方向。而目前,这一全新模式已有不少先行探索的实践者,8月在优酷平台上线的网络大电影《万魂镜之诛魔记》便是其中探索并付诸现实的典型。
从内容制作的诚意与水准上,以《万魂镜之诛魔记》为代表的新型网大,相比此前1.0时代的网络大电影作品,已经产生了“从蹭热点到造热点“、”从抄内容到产内容“的质的飞跃,并用良好的市场反馈证明:网络大电影不仅有产出内容的能力,更有制造IP的本领。
《万魂镜之诛魔记》作为国内首部以体系化为目标的“原创魔幻神器IP“系列首作,从立项到成片,前后经历了近两年光景。为保证影片质量,剧组还诚意求教了多位在业界举足轻重的前辈,两届金马奖最佳剪辑张嘉辉、《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佳作拍摄者冯远文等都给予了影片一定的指导意见。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得主,曾与李连杰版的黄飞鸿有精彩打戏的“鬼脚七”熊欣欣老师更是对《万魂镜之诛魔记》给予了极大帮扶。对于一个完全原创的IP倾注如此心力,可见出品方青春年华和优酷对于这一IP的自信与野心。
网络大电影在群星逐鹿的“原始积累”之后,如今已经开始向着精品化、集约化、原创化乃至IP化方向发展,而由此将带来怎样的行业变革,我们将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相关报道
推荐图片
网友推荐
精彩看点
焦点图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