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建筑、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肉体,那什么才是它的灵魂?
当你用“浪漫”、“热情”、“悠闲”这些词形容一个城市的时候,其实,你正在触及它的灵魂。那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是什么?答案也许是多元的,但我们希望其中一个答案是:时尚。
时尚是一种创新的态度,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中心”也被明确为北京的战略新定位,而时尚作为文创产业中最有魅力也最有活力的一个领域,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塑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9月21日至25日,2018时尚北京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亮相。作为北京时装周的官方配套展会以及北京国际设计周“时尚北京”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时尚北京展”由北京时装周组委会主办、北京时装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时装之都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经过两年的积淀和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集品牌推广展示、互动体验、订单交易的多元商业服务平台。本届时尚北京展突出“文化碰撞时尚、非遗传承创新、跨界互动体验、展售宣传造势”的特色,包括雷蒙、伊里兰、铜牛、雪莲、漾一、源境在内的20余个时尚服装品牌、设计师和工作室作品,共同在本届展会上华丽亮相,为提升大众时尚消费理念、推动北京时尚之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走进大众生活,拉动消费升级
时尚要代表前沿趋势,也要“接地气”,推动时尚产业的生活化、大众化,跳出“看不懂的才是时尚”这一怪圈,才能赢得更加健康持久的发展。
如今,中国正在从“物质消费”进入“精神消费”时代,80、90后主流消费人群的购买诉求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他们对商品的功能属性越来越看淡,对情感内涵却越来越在意,他们希望在消费过程中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而这恰恰与消费升级息息相关。在这一大背景下,时尚产业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将“设计”变成“商品”,让时尚、文化等元素激起大众的消费热情,提升大众消费品味,满足大众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时尚北京展正是连接这两者的一座桥梁。
2018时尚北京展选择全国农业展览馆这一带有文化传播基因,对时尚、设计、艺术人群极具吸引力的地标性场馆举行,以“人”、“物”、“空间”为核心进行布局,同时将摄影大赛、互动体验、VR创新科技融入展会,将时尚以更新颖、深入、广泛的形式,展现在大众消费者面前,让更多的人感受时尚带给生活的精神愉悦,同时,加速消费需求到消费行为的转变,真正拉动消费升级。
传承非遗文化,尽显时尚之美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承是2018北京时装周的一大亮点。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积淀的精华,非遗的融入,赋予了时尚产业新的内涵与活力。
在本届时尚北京展上,非遗文化也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大特色。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近20名藏族传统工艺传承人,带来了他们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加非遗研修班的结业作品,包括陶瓷、刺绣、银饰、服装等不同非遗技艺;PURE TOUCH“泰”度系列则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为核心灵感源,将其铜胎掐丝珐琅的火炼/掐丝/点蓝的制作流程和工艺,融入到设计中,展现景泰蓝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以及自身的品牌形象;北京服装学院携手唯品会“唯爱工坊”公益平台,导入设计师资源对非遗产品进行美学重构与时尚产品化设计,以服装服饰、箱包鞋帽,首饰等产品为载体,为非遗产品开拓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从历史长河的视角来看,非遗文化在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也曾经是一种时尚,只是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积淀下来,成为古老的传统文化。所谓古为今用,让传统文化时尚化、当代化,继续影响当代人的成长,这不仅是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更是对非遗文化最好的传承,与此同时,也让时尚从文化中汲取养分,根基更稳,绽放出更美的姿态。
集合优势资源,助推产业转型
时尚不是对技艺的追求和炫耀,而是一种自信的姿态和表达。在工业化流水线发达的今天,设计师的灵感和创意更加显得弥足珍贵,而这种灵感和创意,正是时尚应该要有的“温度”。
然而,要实现这种温度的传递,让消费者真正感受时尚的魅力,不是仅凭设计师一己之力就能实现,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更好的衔接与耦合,真正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让设计师的奇思妙想,通过制造的精湛工艺、线上线下的联动渠道以及汇聚各方资源的平台,原汁原味地到达消费者终端。时尚北京展恰恰在这方面起到了聚合作用,集文化、文创、设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时尚资源,“产、学、研、售、秀”相结合,为时尚产业链各方搭建了一个健康、持续、共建的生态圈,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纵深发展,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自信,让中国在世界的时尚舞台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报道
推荐图片
网友推荐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