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小雪》:
2018年小雪节气从11月22日(阴历十月十五星期四)17点01分24秒开始,至12月07日12时25分47秒结束,太阳位于黄经240°,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意思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下雪后,使大地披上洁白的素装。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小雪节气降水依然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冬小麦的需要。晨雾比上一个节气更多一些。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寒潮减弱,致使华南“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由于华南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
在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1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因为,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因此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小雪以后大地封冻,田间农事活动基本结束了,人们破以往“猫冬”的旧习,借此冬闲时机搞好农副业生产,因地制宜进行冬季积肥、造肥、柳编和草编,从多种渠道开展致富门路。
小雪诗书
赵学敏用格律诗和书法描述了小雪节气的特色:
《小雪》
赵学敏
小雪笼山乡,寒来遍地霜。
路遥人迹绝,野旷鸟身藏。
不是冰霜冻,何来蔬果香?
人间收获季,欢乐好年光。
诗文赏析:
赵学敏先生《小雪》一诗,对小雪节气特点的描写,通过白描和“静”、“动”对比的手法,把小雪时节的物候变化和山村的景色描绘的贴切真实,读后让人犹如身临其境。上阕主要是写“静”。“小雪笼山乡,寒来遍地霜。路遥人迹绝,野旷鸟身藏”,冬雪笼罩山村,遍地都是积雪,乡间寂静的小路看不到人迹,空旷的田野看不到一只飞鸟,把小雪节气前后大地的寥廓、寂静跃然纸上,如同一幅美丽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而“静”也不是绝对的静,“路遥”、“野旷”二词给 “绝”、“藏”两个字作陪衬,形象生动,写出了静中的动态来。路上的人迹,山野的飞鸟,是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通过作者的描写一下子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路遥人迹绝,野旷鸟身藏”原本属于静态的描写,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读《小雪》诗前几句,似觉作者仔细研究了柳宗元的《江雪》一诗感悟得来的。下阕主要是写“动”。其实,在上阕写“静”中已为下阕写“动”埋下了伏笔。“不是冰霜冻,何来蔬果香?人间收获季,欢乐好年光”,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把农民五谷丰登、享受丰硕成果的欢乐场景写出来了,尤其是“冰霜冻”和“蔬果香”的因果关系,提示了丰收是辛苦劳动得来的普遍真理,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启迪。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李荣海评价:学敏先生《小雪》作品,用笔简净,中锋逆藏,笔笔到位,如锥画沙,毫无虚怯靡弱之感,笔锋转换处,提按掣收,都交待得十分清楚。线条圆劲饱满,骨力中含,且富有变化。草法精准规范,造型美观大方,诚然符合于体标准草书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他对北碑南帖,以及当代的于右任、舒同等名家精华的吸纳,把握得很好。一个书法家,就是要从古人、古帖、古碑当中,吸取营养,经过自己的融合,提炼、揉合、吸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艺术成就才会在社会长河中会延续更长。
中国书协理事,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韩亨林评价:我和学敏先生是校友,他是学兄,我们都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我们是1996年在福建认识的,所以,我们在一起交流也很多。学敏先生常以自作诗为书写内容,其豪情所至,心无挂碍,诗境与书境合而为一,水到渠成。他的书法受于右任影响,以于体书法为根基,兼容“二王”形与神、意与趣,形成他独有的碑帖融合特点。学敏先生的《小雪》一诗,是自作诗文,文风朴实优美,自然灵动,写出了小雪节气的特点。书法功力深厚,运笔沉着老到,疾徐顿挫之际,点画使转之间,上下属连,左右顾盼,章法有序,而又一气呵成,略无凝滞,展现他的诗书合壁,意韵相成艺术风格。
背景资料:
2017年8月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和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赵学敏先生自作24节气诗词和书法精品同台亮相,再一次引起书法界、诗词界、生态文明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一致认为,赵学敏先生已经成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坚定、最有情怀的推动者、传播者、文明使者,更是备受尊重、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开幕式
参观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合影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彩虹是雨后空气中含有无数水滴,折射太阳光形成的,这时开始飘落雪花,彩虹就不会出现。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际中阳气上涨,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所以就被古人称为“闭塞成冬,万物不通”。
小雪习俗
小雪节气,天气逐渐寒冷,马上进入食物匮乏的冬季,因此要做好越冬准备。所以,小雪的习俗大多与吃有关。
1、吃糍粑
在南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腌菜、腌腊肉
俗话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腌制各种蔬菜、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3、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瞭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瞭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4、晒鱼干
小雪节气,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台湾中南部地区)的渔民们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
小雪养生
小雪时节来临,温度会很低,这个时候养生掌握好合适的养生方法,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以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1、心态平和
小雪之后,天气阴冷晦暗,光照少,人的心情容易郁闷,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建议主动地调整心态,多参加户外活动,用琴棋书画愉悦心情。
2、防寒保暖要做好
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小雪时节,空气的湿润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会有所改善。但雪后会出现降温天气,所以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多晒太阳,多听音乐,调节自己的心态,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3、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随着天气寒冷,太阳出来的时间变晚,此时宜避寒藏暖、早睡晚起。晚上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4、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
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的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汤补可谓是“食补之首”, 食物烹调可多采用炖食,这样营养流失较少;多食热粥滋补肝肾、清泻内火、预防感冒。
5、锻炼以舒缓为主
民谚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雪时节天气寒冷,冬季应适当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要以舒缓为主,同时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
推荐阅读
相关报道
推荐图片
网友推荐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