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1947年生,字东老,号越山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西泠印社社员,国家高级美术师。于1968年至1989年从事军旅美术工作,1989年至1996年担任西泠印社书记、副主任、副秘书长等职,先后与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3位社长共同主持西泠印社的全面工作。1989年至1995年兼任西泠印社出版社主任、主编期间组织和主持编辑出版各类图书108种。1989年至2005年利用工作之余创作出版了《历朝贤臣百图》《世界鸡百图》《水粉画玉兔百图》。1996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画技法全书》副主编,是该书的主要著作者。2005年至2007年编著的《影画竹子》图书于200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担任《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年鉴》一书的编委和顾问。
一百多年前,四位江南雅士在西子湖畔研讨印学并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的风风雨雨,西泠印社对于海内外众多爱好文学与艺术的高雅之士来说始终是一个神圣之地。与西泠印社结缘二十余年以来,余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从1989年开始,余晖在担任西泠印社书记、副主任、副秘书长等职期间,先后与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3位社长共同主持西泠印社的全面工作。
1992年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逝世,主管西泠印社的杭州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领导希望德高望重的赵朴初先生能够担任下一任社长,余晖第一时间被派前往了解情况,算得上是请赵朴初老先生出山的“先遣兵”。2000年,赵朴初先生逝世之后,余晖又一次成为探路先锋,亲自宴请启功先生,在各方的协调努力之下,当时已九十岁的启功先生成为了新一任社长,成为了西泠印社历史上一面鲜明的旗帜。两次请社长的经历令余晖至今记忆犹新,也足见他对西泠印社的拳拳赤子心。
从艺五十年笔耕不辍,加上西泠印社对自身的文化浸染,余晖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方广阔天地。他素描功底深厚,擅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尤以画马见长。他画马主张“无法有法,有法无法”的理念,其马作潇洒奔放,水墨淋漓,画马取材之多样,几乎涵盖了马的生活各式各样可能的形态。马尽其态,画亦尽其态。他曾多次赴东南亚诸国展出,深受海内外好评,享有“江南马王”之称。
除了创作作品,余晖先生还潜心研究中国画理论知识,他时常利用工作之余撰文、投稿和著述,并将自己多年的绘画心得荟萃付梓成册,他花了三年时间编写《中国画技法全书》,为该书撰文160余万字,提供示范图稿89幅。即使在退休之后,余晖也仍坚持美术创作和理论著述。2007年编写专著《影画竹子》图书,2010年担任《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年鉴》一书的编委和顾问,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余晖真正将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我们也祝愿这位用笔墨挥毫真性情的“江南马王”在艺术道路上马驰千里,马到功成。
——杭州文广艺术中心 孙雨晴
西泠重臣 江南马王
余先生1947年生,是活跃于杭城与周边地区的一位画马高手。所绘马作,生动奔放,形神兼备,有“江南马王”之誉。我见其笔下的马作,它们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为奔跑烈性的马:多为大写意作品,其中有成群的(如辛卯秋月与癸巳春月作《八骏图》系列),有成双的(如未署题款日的《无题》、己丑夏日作《赤兔逾白龙》与同期所作《无题》扇面),也有单匹的(如庚寅春日作《马到成功》,己丑夏日作《神韵》之一,辛卯冬月之初作《神韵》之二等)。这类作品中,画家往往用笔重而有力度,墨色较浓而显阴阳顿挫,强调了动态之马的刚烈脾性与一往无前的气势。
二为静态悠闲的马:多为小写意作品,其中有三匹的(如有背景的侧、前影食草马《无题》),有成双作对的(如癸巳春月初作母子马《月夜》与《母子情》,以及同期所作有天地前后景、呈侧影依偎状的牡牝马《深情》等)。这类作品中,画家往往用笔轻而有韧性,墨色较淡而显柔和圆转,强调了静态之马的谦卑脾性与低眉善目的温情。
三为独立腾越的马:画风接近第一类作品,如己丑夏作的《腾》。
四为人骑奔跑的马:画风也接近第一类作品,如己丑夏作的《姑娘追》(有背景的双人双驾奔马),这类作品较少出现,可称“人物鞍马画”—若归类于人物画而称做“鞍马人物画”,也许更准确些。
从上述归类梳理来看,余先生画马取材之多样,几乎涵盖了马的生活各式各样可能的形态。马尽其态,画亦尽其态。如不是专注于马的画材研究并下其极致的功夫,是断难有此成就的。可见,余先生“江南马王”之称谓,并非戏言。
与前辈大画家徐悲鸿一样,余先生在其水墨写意的马作之中也画有“八骏图”题材。“八骏”有出典。一谓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据传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二谓明成祖喜爱的“八匹骏马”,以圆雕与浮雕相结合方式刻于明长陵(明成祖永乐大帝和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被后世誉为“长陵八骏”。“八骏”有以马的毛色命名的,所谓“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见《穆天子传》卷一);有以速度等命名的,所谓“(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见《拾遗记》)。“八骏”通常指皇帝的车驾,亦泛指骏马。
而余先生笔下的《八骏图》,参照了历史典故的某些细节(如八种毛色),总体是以泛指含义来描绘的野性奔马。辛卯(2011)秋月他作《八骏图》,构图中让八匹奔马从左入画,奔跑速度大致相当,相互间前后差距较小,画于画幅长度黄金分割位置的那匹或可谓“赤骥”的主马,马头侧转,似对旁侧的一匹白色马驹有所关注。画中八骏,虽有不同毛色品类,却匹匹不相上下,力争并驾齐驱。画面铺染有前景,凸显群马足部多少扬起的尘土,衬托出八骏奔驰之疾。癸巳(2013)春日,余先生于杭州越山斋又先后绘制《八骏图》三幅,其中之一,在构图上与前述2011年的《八骏图》较为接近,也有前景,但八匹奔马的奔跑,更给以几乎直冲观众而来的角度安排,八骏的奔跑速度,也更加旗鼓相当,相互间更为紧凑,似乎合为一体,显示出势不可挡的力量。另外两幅,均以侧视角度,或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入画,相互间已拉开了前后距离,呈现你追我赶之势头。其中自右入画的一幅,于八骏之外,还画有一匹精悍敏捷的领头犬置于前锋,为画面平添盎然生趣。
余先生连连绘制《八骏图》,遂使之蔚为大观而成系列,它们成为其马作的“重大题材”。在我来看,无论从题材上、笔墨功夫上,还是从作品的完整性上说,它们都是余先生近年画马的最佳作品;它们是属于“雄浑”与“壮美”的审美路子的。
当然也应指出,在余先生所绘那些“静态悠闲的马”的作品中,其实就已形成为一类很有特色的作品题材与风格了。它们可归类为马的“情节性”作品,并且也是马的“情感性”作品;其审美特征不是“壮美”与“雄浑”,而是“冲淡”,属于“优美”或“幽美”。据说这类作品很受读者欢迎,我也非常喜欢。它们在构图的美的形式上,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另外我注意到,在余先生的画马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带速写性质的纯水墨(无赋彩)作品。它们在画家笔下已有一套娴熟老到的造型程式与笔墨法则,其中不乏吸收西洋水墨技巧与明暗素描的因素—下笔从心随意,墨迹潇洒畅达,落纸成形,以形写神,不啻为画家画马出品快捷的拿手好戏。这类作品,只要在保持造型简洁、笔墨明快的风格下,注意每张画作布局的新颖别致,也不失为个人风格特色的一种表达。如果在今后的创作中,在马的造型或笔墨语言的某些方面有意点缀一些细节,还可以发展出一种在简笔与繁笔之间的中性表达方式,或许更可赢得意外的收获。
——美术评论家范达明
【余晖作品鉴赏】
万马奔腾
(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万马奔腾局部 (1)
万马奔腾局部 (2)
万马奔腾局部 (3)
万马奔腾局部 (4)
万马奔腾局部 (5)
万马奔腾局部 (6)
西湖图
天下为公
五德图
白玉无瑕
中华铁牛
碧莲池双鹤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