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少有的,持续的触动到观众内心的国产剧。
它上映10年。
10年来,在类型片中,它似乎还是NO.1。
《士兵突击》
它的火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奇迹。
在当时,军旅题材,很多人一听就跑。
更别说这部剧连个女人都没,就是一帮糙老爷们在泥水里打滚。
还都是新人!
演员表里唯一有辨识度就是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王宝强。
段奕宏,张译等还是话剧圈的
《士兵突击》一开始符合预期。
2006年12月26日,《士兵突击》在西安电视台首播,反应平平。
真正火起来,是2007年5月,在网络走红。
之后,2007年8月1日,在北京卫视首播,掀起真正的收视高潮。
北京首播当天收视高达3点,现已创下该地区当年电视剧收视之最。
如今豆瓣评分9.1。
几乎拿遍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等大大小小的奖项。
喜欢它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症状—— 中毒。
通宵刷,二刷,三刷(Sir身边就好几个这样)。
然后,给剧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建了贴吧,给他们写故事。
许多帖子的回复都超过10万,许多人坚持了近10年
甚至还有许多人看完后,想去当兵。
连央视的征兵广告,都一度用许三多的憨憨一笑。
可以说——
它是极少数赢得群众经久不息掌声的“主旋律”。
或许《士兵突击》就不是一部主旋律。
与其他动不动家国大义的“兄弟剧”不同,它格局很小。
就是讲一个农村弟子许三多,如何从一个孬兵,成长为兵王的故事。
男主角一出现就让所有人替他着急。
农村小孩,没背景,没本事,又有一个暴躁爸爸。
从不叫他的名字,直呼:“龟儿子”。
稍微做错一点事,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结果,造成他一副浑身没骨头的怂样。
低头不敢看人。
看,也是偷偷摸摸地翻眼白,瞄一眼。
他去当兵,没什么志向,就是想不挨打。
这样一个孬人,去军营,注定是孬兵。
挨骂,出丑,家常便饭。
他哪有牺牲的觉悟啊。
一见坦克举手投降,结果被全连鄙视。
先天条件也不够好,反应慢,身体不协调。
人家轻松完成的动作,自己老出错。
情商更是捉急。
想跟班长套近乎,自作聪明地递烟——
班长,你抽烟不?我这儿带着烟,你是不是可想抽一支了?
这样的农民兵是笑话么?可能是。
这样的农民兵是典型么?不是。
编剧,小说作者兰晓龙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待在军营。
兰晓龙见过不少这样的农村兵。
相比于城市来的孩子,他们木讷,不爱说话,没见过什么世面,“刚一接触就
得有点笨”。
尤其相比于老乡成才,许三多简直笨到家了。
成才目标一直清晰。早早就比一般人渴望成功。
一进新兵营,就知道找机会,出风头,进最好的连队。
进了最好的连队,又给自己找到最好的目标—— 当狙击手。
为了实现这些愿景,他不但刻苦,心思也活络。
兜里放不同价格的烟,碰到长官给贵的,士兵就给便宜的。
为求高升,说走就走。
被愤怒的队友泼一脸啤酒,忍。
但就在成才以他的规划一步步走向成功时,他的兄弟许三多,似乎也在进步。
一个是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一个是清楚自己不该干什么。
许三多就是不想虚度光阴。
一开始,他被安排到荒漠上的五班。
方圆百里,没人烟,干得好坏没人看到。
驻守在那里的老兵早就懒散了下来,打牌,睡懒觉。
可是许三多来了以后,天天坚持自己练新兵连学到的那点本领,走正步,越野跑。
有意义吗?好像没。
尤其是去连队看已经当上了机枪手的成才,听他不断说自己平时能打几百发子弹,开大战车。
那你说你那叫啥兵了
一年打两次靶,那还叫兵了
他也没笨到听不出高下。
听着听着,就把头低了下来,不说话。
但很快,他又振作起来,“闲的蛋疼”,在荒原里修一条路。
找来不同颜色的石头砌出图案,买来花籽种在路边。
惊动领导。
惊醒老兵。
别再混日子了。小心让日子把你们给混了。
但,许三多离成功还远着呢。
之后,他到了高手如云的钢七连。
继续着被当笑话。
还是逆袭。
333个腹部绕杠,破了所有人的记录。
这一幕是剧中少有的,在剪辑上玩的花活。
镜头着眼于许三多的主观视角——
在翻转中倒叙,从前种种,一闪而过。
仿佛在向从前那个怂怂的自己告别。
做完333个下来,所有人看他的眼光不一样了。
那是一种看强人的眼光。
当年包括Sir在内,许多人都翻来覆去看这一幕,乐此不疲。
或许因为,我们某一部分,都像许三多。
这是一个人刚成年,不适应的普遍焦虑。
怯懦,自卑。
不了解游戏规则,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这时候,你可以混,可以认真。
也可以认真地混——
比如,像文艺青年李梦,想要写一本两百万字的关于人生的小说。
天天写了撕,撕了写,折腾快一年,才写了200字的序。
是不是,更多人像李梦?
兰晓龙在写许三多时,想的就是大学时的自己——
我在上大学时就经常做这样的梦,觉得自己多牛,连睡觉都带着笑。
现在反过来想想,那四年要是拿来好好学习外语,现在至少法语、英语的剧本,我都能阅读。
而许三多没这么多想法,他是“一无所有,但接受全世界”。
即使在茫然的时候,他也会花力气去做好每一件小事。
就像对谁都不服气的连长高城说的——
许三多每做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抬头发现,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其实,《士兵突击》的奇迹,就是由傻子铸就。
一手一脚搭起这部剧的,都是一帮“傻子”。
导演康洪雷是一个重感情的蒙古人。
他拍电视剧,先不考虑赚钱,看重的,是能不能把自己胸口里肿胀的东西拍出来。
2006年拍《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父母。
他到了中年后,突然发现——
当军人的爸爸,意气风发得很,突然满头白发。而曾经漂亮的母亲,也变得又老又瘦。
你心里一种特别特别让你觉得,特别酸的一种东西。所以,你老想说什么呢?你老想说,我爱你们,你们真了不起。可这话你怎么跟他们说?
于是,就有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挺多人拦着他,觉得老军人题材火不了。
结果,半年之后,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在播。
走了心的东西,观众看得见。
拍《士兵突击》,他还是坚持从心而发。
这原本是一场话剧,看完后,这个蒙古大汉哭着上台,见谁跟谁握手。
他觉得现在的人有单位,有同事,但是都不知道对面的人家住在哪儿,平时喜欢干什么。
偶尔聊天,聊些公务。
而在钢七连,大家不说什么利害关系,也不谈多少物质追求,就像兄弟一样,不分彼此,滚成一团。
编剧兰晓龙跟他的想法一样,在写到钢七连解散的一段,忍不住盖上电脑,“
啕了许久”。
那是一个光荣的集体的消失。
可想而知,这样的故事,比起其时流行的婆媳剧,太没群众基础。
好多公司都觉得这个故事没卖相,不肯出钱。
后来,终于找到1200万,对军旅剧而言,不算高。
参演的演员想法也简单。
张译,还是个在军队话剧团中呆了10年的小演员。
就是因为曾看过无数遍《士兵突击》的话剧版,喜欢得不得了,特意给康洪雷写信说想演。
据陈思诚回忆,在农家小院拍戏,印象最深的就是一边拿枪,一边打苍蝇。
那里苍蝇特别大。一开门,苍蝇一股脑的涌进来,能把你愣再推回房间里!
这帮年轻人玩到兴起,甚至还举办了打苍蝇大赛。
段奕宏当年也还没红,后来回忆起来,很怀念当时的感觉——
这个剧组很干净,很单纯,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在今天,忽悠的演员太多。
而李晨在回忆这部剧的时候甚至说:
这也挺可怕的。我们那么多人从这部剧走出来,都拍了不少东西,但都没能超越。
这样一群还没出大名的年轻演员们,也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好好演。
每天都穿着一个小短裤,抹着橄榄油,一起在外面晒太阳,练台词。
整天在日头下暴晒,黑得像鬼,每个人经常做的就是一件事—— 从手掌上把死皮撕下来。
这样的“苦”,对于绝大多数影视圈而言,吃不消。
他们都太聪明了。
宣传开足马力。
噱头塞得满满。
**综艺节目火了,几天就能生造出一部衍生片。
坦白说,即使是《士兵突击》的主演,如今,怕再也不能做回当初的自己。
看《我是男子汉》的观众都知道,王宝强在扮演许三多。
但他和许三多的区别是,一个是“真傻”,一个是在表演傻。
故意叫刘昊然把炮筒上上下下地调整
这么久,提起《士兵突击》,第一反应,总是许三多那句经典台词——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好多有意义的事。
在五班的时候,许三多老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看到同乡成才混得那么好,他反复对自己说——
其实我现在做的事情也很有意义。
自我激励,又自我安慰。
钢七连时,他也说这句话,那时候大家都看不上他。
他拿这句车轱辘话来给自己打气。
后来钢七连解散,只剩下他一个人,这句话又成了想头。
但临走时,他开始反思这句话——
我一直告诉自己,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但这是句傻话,聪明人用不上。
Sir觉得那一刻,许三多才是兵王
他终于明白自己不是聪明人,但并不再为之不开心,而选择自己的活法。
就像钢七连散之后,院子空了,就剩下他一个人。
没人管,他自己吃饭,出操,跑一万米。
中午吃饭,按例唱军歌。
这一队就两个人,也是硬着要唱。
谁都拦不住。
最后,站在他前面的连长高城愣了愣,跟着唱起来。
其实就算没人看,没人跟,他还是会唱完。
(未完待续…)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