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 > 查看内容

《路边野餐》引线上线下热议

时间:2016-07-28 17:43:56 作者:邵岭 来源:国华娱乐网

上映10天,600万元票房———导演毕赣的剧情片处女作《路边野餐》,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电影院之旅。

然而,与市场的冷眼相待形成对比的是,评论界和媒体对该片给予了高度关注,以至于影片下线之后,围绕它的热议还在继续,且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化的倾向。在一些影评人眼里,这俨然是内地导演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但也有人以“空洞”和“造作”来形容该片。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部小成本且小众的艺术片,能够引发人们如此高涨的评论热情,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这意味着,在当前市场化的电影环境中,艺术片正在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毕竟,被评论的前提是被看见。

诗意,成为影评人争论最集中的焦点

主人公陈升去镇远找侄子卫卫,顺便帮女同事给病重的老情人捎几件物品。在一个名叫荡麦的地方,他遭遇了逝去的妻子,还有成年的卫卫和他暗恋的姑娘洋洋。

这就是《路边野餐》的剧情,看上去和“路边野餐”四个字毫无联系。这个片名本是塔可夫斯基一部科幻片原著的中译名,毕赣上大学时看到这部电影,“难看又难懂,却又收获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而他的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人到中年的惆怅与失意,就像黔东南那样潮湿。

观众甚至很难分清影片中哪些是真实哪些是梦境。诗意,成为它最显著的标签,也成为影评人争论集中的焦点。喜爱这部影片的人,在那些令人眩晕的镜头和非线性叙事里体味到了阿彼察邦、阿巴斯或者侯孝贤,“像诗像梦,又像残章断简”。不喜欢的人,则认为这种纯粹诗人化的表达并不成熟,带着一种概念化的感伤,空有文艺的手法而没有文艺的性质;特别是片中频繁出现的诗歌旁白,被批评为诗意表达得简单粗暴,是没有必要的文艺腔。

记者注意到,相比于赞扬,批评的声音在时间上大多是滞后的,集中于该片上映几天之后;“被高估”,成为批评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而不少为《路边野餐》点赞的影评人,也不讳言该片的弱点:《虹膜》电影杂志主编、影评人magasa给该片打了7分(满分10分),指出电影中不少地方暴露了导演因为年轻而产生的缺陷;同样打了7分的影评人吴李冰认为,那个被重点关注的42分钟多的长镜头大大消解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虚空诗意;电影学者胤祥给该片打8分,也认为这个长镜头造成了观影焦虑,无论从叙事还是完成度的层面来衡量,问题都很大。

点赞,是对电影市场多元声音的褒扬

“实际上,《路边野餐》的好是有条件的。”电影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讲师许航这样分析:这条件在于它是一部年轻导演的处女作,更在于电影市场整体水平的不尽如人意。换句话说,它的好,是被其他影片的不好衬托出来的。

仅仅以这个暑期档为例。记者特意去文艺青年比较集中的豆瓣网上查询了一下,和《路边野餐》差不多同期上映的部分“其他影片”评分是这样的:《泰山归来:险战丛林》6.2、《陆垚知马俐》5.4、《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4.0、《泡沫之夏》2.8、《快手快手快枪手》5.2,而 《路边野餐》的评分为7.8。

“对这部影片的追捧,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商业电影一统天下的反感。”影评人韩浩月这样对记者表示。而记者也在很多评论人的点赞理由里找到了类似的表达,比如影评人妖灵妖说:能在千篇一律的院线片里看到呈现不一样生命经验的作品真的很难得。比如影评人陈黛曦说: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多元的惊喜和不一样的声音。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1989年生人,毕赣的出现,满足了电影界对于新人的渴求。毕赣的一鸣惊人,是在去年第68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他凭借《路边野餐》获得“当代影人”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吴李冰对记者表示,世界影坛普遍渴望新人,欧洲三大电影节已经很久没有新的面孔出现。而且,和很多年轻导演不同,毕赣并没有选择和自己的年纪相符合的青春题材、或者更容易掌控的类型片来作为长篇处女作,而是直接拍摄了一部对于成熟度要求更高的影片,让人在缺陷中看到了他的才华和老练。

或许可以这么说:看似两极化的评论其实并不矛盾,其中所包含的惊喜与冷静,构成了对《路边野餐》评论的一体两面。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该片的出现固然令人欢喜,但更值得高兴的是,这样的电影,可以在目前的院线体系内找到自己的理想观众。影评人虞昕说:“我们很难想象刚刚放完《致青春2》和《泡沫之夏》的影厅接着又上映这部《路边野餐》。这说明,市场逐渐发展,电影新人和小成本艺术片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版权声明|免责条款|法律顾问|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6-2019 www.guohuayul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华娱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0868号-1 丨 京B2-20190115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641号 丨 TAG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