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真正的稻米来说,影版《盗墓笔记》最大的期待,大概就是三叔亲自担任编剧的工作,看起来,这样的设置至少会在情节上有一些保障能够忠于原著的的气质。而导演李仁港,也同样在这次的《盗墓笔记》中施展出了自己的长处,将一些奇技淫巧具象化的呈现了出来,视觉效果很炫,导演之前在内地拍的《锦衣卫》、《三国之见龙卸甲》都只能算是小试牛刀,只在兵器上玩玩花样。《盗墓笔记》则给了他巨大的发挥空间,古墓中最为重要的机关设计用心独到,成了全片最大看点。
不同于网剧《盗墓笔记》中为了顺利过审,生生造出了个“牛头梗”,贻笑大方。影版从开始,由鹿晗饰演的吴邪就向南派三叔客串的作家讲述,他要说的可能就是一个故事,也就是说导演和编剧用这样亦真亦假,主角回忆讲故事的形式,将盗墓这一敏感的题材合理化。同样,影版的《盗墓笔记》盗墓元素全部get,粽子什么的也是如约而至,摆脱了盗墓题材“挂羊头,卖狗肉”的尴尬境地。
影版中的王胖子大概是正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原著中王胖子是是盗墓团的一员,与吴邪,闷油瓶是铁三角,同时也几乎承担了故事大半的笑点,但在电影里,王胖子成了非常次要的诙谐配角,甚至一点都不胖,没有辨识度,这一点上,网版中《盗墓笔记》中王胖子的饰演者刘天佐则将角色诠释的相当的好。影版中王胖子加入到阿宁那边,在墓中一路追击吴三省他们。所以,张起灵和吴邪成为影片故事的核心。编剧和导演希望着重塑造二人的情感,以升华剧情,通过活泼好动的吴邪不断主动去撩沉默寡言的张起灵来实现二人的互动。
但以上的剧情不是导演李仁港有所发挥的地方,相反,塑造人物一直是他的弱项。而其自身美术指导的身份,常常喧宾夺主,在电影里精心布局他想要的机关、武器、服装等一开始寡妇墓里发现铁面生留下的开启蛇母陵的钥匙,内部的机械构造几乎完整呈现,精致程度不输时下受人追捧的“工匠精神”,到了古墓里同样有很多机械展示。盗墓出征前,九门家族的人打开棺材做准备,如果不是因为不吉利,那棺材的设计简直就是完美的办公桌,先锋实用。除了美术的喧宾夺主,影片有一个场景设计槽点颇多。在逃脱尸蟞进攻后,在古墓核心部分与蛇母和只有心脏属于人类的“植物人”(蛇母长生不老的秘密就是把树活千年之术用到人身上)的大战,少了很多技巧性设计,多了不少大场面。
这部分也正是影片最为羸弱的部分,依靠打斗和大场景叙事使得剧情上的不合理性暴露无遗。阿宁和裘德考忽然人道主义精神爆发,前面缺少合理铺垫,转变得异常生硬。即使它不是一个暗黑的故事,人类大团结局面的出现也需要合理因素的支撑。
所以这也就成了影片最大的问题,尽管影片看上去很炫,片子整体也十分有诚意,但是,有关情节的叙事成了最大的BUG,电影毕竟不同于小说。小说里想要表现一个人物的转变过程,可以不顾字数大量书写他/她心理转变的细节,但电影表现的必须是可视化的东西,还要受时长的限定。这种短板,李仁港在拍摄时,并没有将之弥补出来。
或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有很大的想像空间,人物的相貌、形态、动作和说话的语气等,都是读者冥想出来的,其中夹杂了浓烈的个人趣味。造成在根据小说再创造出来的电影作品,在原著党心中其实出入还略大,但基本架构都在。影版《盗墓笔记》是根据了小说《盗墓笔记》中的《蛇沼鬼域》与《藏海花》两本改编,也成为了故事开端。
其次,在这部电影里,还是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特效水平是拿得出手的,但也有一部分,大概是因为时间问题没能做得很细致,就直接简化或者舍弃掉了。于是会看到一些缺乏细节设计糊成一片的场面……比如混沌翻滚的熔岩,就像炒失败了的鸡蛋西红柿,阴云密布的天空,像是一块黑色的平板;甚至你还会看到部分画面直接采用纯黑的背景……这样的空景太多,整体就显得假,人物好像浮在场景之外,加上建筑的西方玄幻风格,真的分分钟穿越到大型冒险游戏——神庙逃亡。
总体来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不差的开头,算是开创了一个中国新类型的影片类型,国内发展越来越好,大片能力基本get,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放长线,钓大鱼”,将这样的大IP持续做下去,成为类似《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这样的系列大片。期望在接下来的发展续拍中,《盗墓笔记》切忌成为快消品,只得到一个昙花一现的结果,那样的话,稻米们大概真的会哭死,同样也是影视行业的悲哀,所以,要走我们自己的特色道路,发掘更多中国风的普世故事,才能走得更远。
暑期档原本就算是国产电影保护月,在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里,是国产电影票房攀升的大好时机。当然,票房是一方面,口碑就是另一方面,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对于电影《盗墓笔记》来说,它是暑期档八月份的开头,在七月份整体票房不理想的情况下,的确需要这样的一部大IP来冲击市场。所以倒是挺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票房大卖,助力今年的票房成绩。
而对于口碑而言,希望片方可以保持整体好的趋势。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很正常,但并不希望被水军盖过风头。因为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在电影中的表现都是不错的,但难免会有恶意营销。当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会依照自己的想法对电影作出评价。这部电影有太多的书迷影迷,还有男主鹿晗等演员的粉丝。不能因为演员人气等方面就一昧的说是粉丝电影,不要提到粉丝电影就觉得是烂片,粉丝电影并不是专有名词。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我们都不能浮躁地去看待。哪怕只有一个人喜欢一部作品,那至少这部作品里是有闪光点的,何况它是《盗墓笔记》。
作为一个盗墓探险题材的电影,不刺激不惊险不扣人心弦,不能让观众体会到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盗墓笔记》爽感有了,如果要求再高一些的话,那就还需要宏大的格局,严密的逻辑结构,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其实可以看出来,《盗墓笔记》在这一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尝试花了很多心思的。比如蛇母和歌女身份联系的暗示,再比如吴邪的心魔,张起灵的身世,再再比如神的信仰,古墓葬的惊天迷局,世人的拯救。除此之外盗墓的故事,还需要有人情。而吴邪,张起灵,王胖子,三叔以及阿宁几个人之间的情感变化,从互相敌对到成为一个默契的小团队。就是人情的一条发展线。
整部电影的故事结构比较明确,就是一步步递进式的吸引观众,影片在这一点做足了功课,也非常用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每一刻都觉得秒过,每一个细节都很有琢磨劲,每个节点的出现也都是亮点多多,而每一个镜头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使得电影的节奏非常的紧凑,虽然有过同类型的《九层妖塔》和去年上映的同样故事的《寻龙诀》,但《盗墓笔记》还是以鲜明的个性特色,以及丰富的故事,加上新鲜的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并未让人失望。
影版《盗墓笔记》的特效也是近年来少有。抛开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单就特效,出现的雪山,古城遗址,墓穴的扩大化和高科技的应用,都让这部电影既有离奇的故事,又有探险所发生的各种诡异事件合乎逻辑。尤其是墓穴中的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险象环生,每一个层面都丰富立体,每一个厅都做的相当逼真。而在机关的设计上,更是突破了以往,把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统技艺,以及能工巧匠的化腐朽为神奇都淋漓尽致的诠释。而在危险重重的穴幕里,巧妙的融入音乐和舞蹈,多少也让人觉得在紧张刺激之余,有了一些会心微笑的萌感。同样也是一部十分有诚意的片子。
但是故事的情节上也确实是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帮盗墓世家,见了棺材就一拥而上开始撬,不怕有机关么?和老九门死磕了一辈子的裘德考最后因为吴邪一句话就“改邪归正”了?等等细节上的bug缺失其实也不占少数。但影片另一方面,吴邪在长大的过程红中,一直被心魔困扰,大学学了古建筑。吴家人尤其是狗五爷非常反对他下墓,希望他远离这些勾当,但吴邪希望能通过下斗来解开自己的心魔。终于他找到机会和三叔一起下了蛇母墓,结果蛇母苏醒要毁灭世界,张起灵为了彻底毁灭蛇母而葬身火海。吴邪把那枚铜钱丢入火海。
这时,镜头跟随铜钱一转,回到了吴邪小时候。一切都变了,唱戏女子的指甲和蛇母一模一样,小吴邪误闯古楼的场景和盗蛇母陵的场景重合,吴邪和张起灵初次见面之后,张起灵一回头,发现吴邪戴上了面具(铁面生?),而吴邪一回头,发现张起灵变成了自己的心魔。
影片中反复提到心魔和“拆”、“复原”的概念。也许那是吴邪小时候的心魔是一个隐喻,他并不是真的见到了一个奇怪的巫师,而是比喻他撞见了家族一个可怕的秘密。家里每月有人死去和这个秘密有关,家里人不让吴邪下斗也和这个秘密有关。而张起灵初次见面就盯着吴邪的铜钱看,以及最后吴邪把铜钱送给张起灵的情节则暗示着张起灵也与这个秘密有关,或者说,吴家甚至九门的秘密和张起灵的秘密就是同一个(看过原著的应该知道我在说啥)。而这个秘密贯穿着吴邪的一生,儿时看见的唱戏女人,长大后看见的蛇母,她们都因为着这个秘密而出现在吴邪的生命中。
唱戏女人和蛇母的重合,以及张起灵和巫师的重合应该是两个意思:第一个代表吴家是不干净,或者说是不安全的,唱戏女人应该代表这个秘密中的邪恶势力,所以她的指甲和邪恶大boss的指甲一样,而这个女人在吴邪小时候就出现在了吴家,说明很早之前吴家就因为邪恶势力的渗透而不安全了,所以吴家这么重视吴邪的出生,所以吴老狗抱着吴邪说我们家终于有一个干净的孩子了,这个干净就是指吴邪还没有接触这个邪恶的秘密。但可惜,天不遂人愿,吴邪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吴家的宿命。
而张起灵和巫师的重合则代表有人暗中保护着吴邪。虽然巫师是吴邪的心魔,但在回忆里巫师并没有伤害过吴邪,只是让吴邪把转经筒还回来。如果转经筒代表邪恶秘密的话,巫师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他代表着不想让吴邪接触秘密的那股势力,他们在暗中保护着吴邪,和张起灵一样。所以张起灵问吴邪:你以为下了斗就能解开心魔吗?因为吴邪真正的心魔并不是巫师,而是家族掩埋的那个秘密。
电影内容是上的的整体节奏还是比较紧张急促的,但鹿晗饰演的吴邪在点到之处还是让观众稍微舒了一口气。所以说,电影中很多关键的转折都交给了吴邪。吴邪就是一个看上去天真吴邪,好像谁都可以骗他,但不能惹到他,不能触到他的底线,否则他会变得比所有人都强硬。有时候,看上去很可怕的人其实是在保护你,而看上去不起眼的人可能会要你的命。吴邪之前不明白,以为一切只是偶然,直到他老了,才接触到事情的真相,原来一切都是必然,而他注定要和这个邪恶秘密斗争一生。所以他在对作家的叙述中埋下了这个隐喻。正如那句唱词:镜花水月无需寻……本是无邪带点真。
电影的确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只不过原著粉应该可以看出有些情节和细节是源于原著的。所以,稻米最好不要纠结电影的还原度。有些大场面的特效做的不错,挺刺激,观众的反响也很好,很能身临其境。不过有些细节还不够精致,尤其是镜头一拉远,大背景显得很粗糙,有些瑕疵。但总的来说不影响观感,不会让人出戏。
而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电影还是值得去一睹为快。影片中,故事紧凑,完成度较高。在全程紧张的剧情之下还不乏喜剧的色彩,恰到好处。机关设置考验团队,但总体良好。配乐也十分可以把观众带入情境。当然,影片也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在最后结尾的时候,有点草率,不知是不是三叔又在挖什么坑。但最后的一些特效是不尽人意的,不过对于当前的国产电影来说,还算是中规中矩。
当一部影片没办法在背景与格局上下功夫,故事和逻辑不够完整和精巧的情况下,转而寻求铺设记忆点,通过一连串这样小的闪光点让观众在情绪上不断达到兴奋的状态,用片段式记忆来补救整部影片信息量和深度的不足,是很聪明很聪明的手法。
《盗墓笔记》每一个点的“埋”与“露”,卡的时间节点都恰到好处。几段闪回十分自然流畅。惊恐镜头如尸鳖与蛇种的成群出现,蛇母变身身上缠绕的藤蔓摇曳嘶吼……都能让人肾上腺激素飙升。幽默的喜剧元素使影片整体张弛有度。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不断穿插着各种元素,基本上就可以牢牢抓住观众的情绪,最终达成不错的观影体验了。这便是它作为商业片很大的成功,而其以3D影像构建出惊异瑰丽的奇观世界,是《盗墓笔记》这样的视觉特效大片在彰显艺术创作的美学表达,以工业化的标准要求进入观众特定的期待视野,从而获取巨额经济收益的关键所在。
《盗墓笔记》作为本土大片的基本元素基本已经get了,而如何将这样的中国本土大IP 持久的做下去,并且很好的走出去将会是一大挑战。最后,借用网友的一句点评:“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