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已经于8月2日开始在各个小剧场上演,本届入围剧目共20部,其中“北京故事”版块11部,“小剧场戏曲”版块9部。《三岔口2016》是小剧场戏曲版块中非常有创新精神的一部作品,脱胎于传统戏曲《三岔口》,加之各种现代元素的融合,是一部具有实验意义的戏曲。它将于8月17日、18日在繁星戏剧村贰剧场连演两天。
传统京剧创新 现代气息浓郁
《三岔口》是京剧短打武戏的代表剧目,是观众最熟悉的经典剧目之一,它摸黑开打的剧情设计,将戏曲武打功法与剧情紧密联系,在体现戏曲的程式性和虚拟性方面,堪称典范。《三岔口》的经典性对于《三岔口2016》来讲既是平台也是局限,主创者做出大量创新,使得《三岔口2016》基于原本故事脱胎而来一个新的故事,加以现代元素的融合,在不失传统的情况下,增加了京剧的现代性,为京剧的发展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两束追光下,两张戏曲舞台上最常见的红桌静立于台上,既传统又极具小剧场气质,舞美布景中,运用夸张的红线随性地装饰在舞台四周甚至延伸到了观众席。“天上人间”四个字置于互相搭缠的红线之间,舞台上除此之外再无他设,舞台设计虽然相对简单,偏于传统,但四位主演的服装造型却不同于传统穿戴,将戏曲的程式化理念用卡通和时尚元素予以呈现,既体现了设计感,也很具有象征意味。
《三岔口2016》虽然改编于京剧,却并没有单纯的只用这一种形式,而是采百家之长融于内,不但融入了河南梆子,二人转,甚至还加入了西方的恰恰舞元素,不仅丰富了戏曲结构还增添了时尚气息,尤其在台词使用上,大量运用了如“吓死宝宝了”、“元芳你怎么看”、“我也是醉了”等网络词汇。探索一种赋于幽默的语言、声腔、动作、武打的艺术形式来诠释故事,以实验性的滑稽戏剧进行定位,大大增加了年轻观众的兴趣,为京剧增加了现代的时尚感。
《三岔口2016》在音乐上也作出了巨大的突破,传统戏曲中,尤其是武戏中,锣鼓具有超然的地位。然而以武戏为主的《三岔口2016》中将锣鼓的戏份减之又减,只留了板鼓和堂鼓,佐以古筝、琵琶、笛和箫,进行全新的旋律设计与编排,并通过不同乐器其音质特点和情感属性,尝试创造一种新的武打音乐语汇。这样的音乐编排在传统戏曲里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现场效果也是令人惊喜的。而在开场便分坐舞台四周的四位青年乐师,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他们身着黑丝长衫,头戴斗笠,俨然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在小剧场的环境下,这样的音乐编排和乐队组合给表演者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也使其他现代元素的融合不显突兀,使得整部戏曲的节奏既惊艳又舒服。
综观全剧,《三岔口2016》的创作团队在表演、音乐、舞美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用心的探索和思考,现代元素运用之多在京剧改编上实属首次,使得《三岔口2016》既兼具了实验性和现代性,又不失传统魅力。
《三岔口》上演新观感 北京故事鼓励创新
《三岔口2016》的出品方繁星戏剧村,是中国第一家民营小剧场集群,繁星戏剧村开拓了“场制合一”的运作模式,集剧场经营与戏剧制作于一体,先后出品了《罗生门》、《高朋满座》、《莎翁的情书》、《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夜一生》、《第四类情感》等十多部受到市场欢迎的原创话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戏剧艺术创作聚集地,《三岔口2016》是繁星戏剧村乃至整个戏曲界都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京剧作品。该剧的编剧、导演周龙先生表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三岔口2016》以时尚和现代的戏剧样式呈现,以亲近大众的姿态,以调侃的方式让观众从新的视角来观剧,在轻松愉悦中感受到来自于传统戏剧的神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鼓励传统戏曲院团积极创新,探索传统戏曲新出路也是“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专门设立小剧场戏曲版块的目的之一,具有实验精神的《三岔口2016》将现代与传统之间的隔膜打破,将两者更好的交融在一起,这是不是传统戏曲的发展方向犹未可知,但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正是“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所提倡的。
纵观20部入围剧目,在故事、人物和创作团队上都展现出了不同风格,既有现实题材的作品,也有传统题材的“老戏新编”;既有展示自然之美,呼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价值观传递,又有对都市青年情感生活的人文关怀;既有传统文化的呈现,又有当代思想的表达。实验京剧《三岔口2016》两天的演出结束后,有“古南戏活化石”之称的梨园戏《御碑亭》将于8月19日、20日在剧空间剧场上演,“北京故事”好戏连轴,不容错过。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