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大鹏嘚吧嘚》到已拥有稳定粉丝群的《晓松奇谈》《罗辑思维》,从在网络上掀起观看热潮的现象级节目《你正常吗》到新近成为舆论热点的《火星情报局》《私人订制》,近年来网络脱口秀异军突起,受到大量网民的追捧,无论是播放量、影响力还是广告销量都获得了骄人成绩。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快速发展带来市场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随着网络综艺节目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网络脱口秀如何在满足网络受众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制作水准、艺术品位和思想内涵,使这一艺术门类步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是业界亟待思考的问题。
规模裂变时代来临
“脱口秀”,来源于西方,是英语“talk show”的音译。在中国,谈话类节目通常被视为脱口秀的前身。从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办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始,谈话类节目纷纷上马,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鲁豫有约》《超级访问》《天天向上》。
近年来,脱口秀节目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壹周立波秀》《今晚,80后脱口秀》等摒弃了嘉宾访谈的模式,演变出主持人凭借个人特色进行演说的形式。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扑面而来,2007 年搜狐推出“中国互联网第一档网络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网络脱口秀应运而生。网络脱口秀节目,有的由专业团队制作,有的由网友自己制作传到网上。由于成本低、互动性强、平民化,网络脱口秀逐渐受到网民的青睐,也成为许多网站增加点击量的重要法宝。很多网站开始推出自制网络脱口秀节目。比如,2014年,爱奇艺推出辩论脱口秀《奇葩说》,取得了巨大成功。
资料图片
一时间,主持人、学者、商界精英、相声演员等很多领域的知名人士人纷纷跨界玩起了网络脱口秀。比如,何炅跨界主持《你正常吗》第二、三季和《拜托了冰箱》一、二季,高晓松做起了文化类脱口秀《晓松奇谈》,潘石屹主持起财经类脱口秀《老友记之Mr.Pan》,陈丹青、梁文道等合作出品了《局部》《一千零一夜》。此外,还有郭德纲的《以德服人》,朱丹的《青春那些事儿》等。
除了“大腕”名嘴外,电视综艺的金牌制作团队也纷纷加入其中。爱奇艺的《奇葩说》吸引了央视《喜乐街》的团队,《爸爸去哪儿》的总导演谢涤葵制作了网络综艺节目《约吧大明星》,《奔跑吧兄弟》的总制片人余杭英带来《拜托了衣橱》……业界有人断言,网络脱口秀已进入规模裂变时代。
“口无遮拦”竟成特色
随着节目数量激增,网络脱口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有些节目缺乏专业严谨的态度,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制作者在对所涉及领域没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之前,就断然提出诸如“汉族无音乐”“知识分子丧失气节导致明朝灭亡”“单身是狗”等观点。这些观点看似敏锐犀利,实则肤浅片面、漏洞百出,甚至偏激不当、蛊惑人心,在受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有的制作者还打着迎合年轻观众观赏需求的旗号,故意使用各种大尺度、重口味的劲爆语言和花字特效来制造笑点、话题或戏剧冲突。比如曾被要求下线整改的Papi酱系列视频中,主持人时常爆出各种粗口。再比如,一播出就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的《火星情报局》《姐姐好饿》里,也不乏讲黄段子、泄露隐私、人身攻击等内容。还有的节目过度植入广告,比如有的主持人说着说着就跑题,来了一段广告词;有的节目以外星人黑客入侵节目现场的形式,推销起某洗头水;还有的节目会让嘉宾唱一段Rap,串联起涵盖所有打广告的产品信息……这些广告具有一定的娱乐元素,但却对节目的正常走向和艺术品质以及受众的观看体验造成了不良影响。
脱口秀的核心看点在于观点和语言,所以“说什么”“怎么说”是网络脱口秀能否获得成功的“命门”所在。因此,提高网络脱口秀节目的质量,不仅需要互联网规章制度的制约,更需要制作者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求点击也要有下限
几个人在演播室里高谈阔论,就是大多数人对脱口秀的理解。节目好不好看全靠嘴说,主持人和嘉宾的人气和水平成为支撑节目收视的关键。然而,当下业界能撑起整台节目的“名嘴”数量毕竟有限。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大众所熟悉的面孔穿梭于不同播出平台主持各种脱口秀节目。由于缺乏相应的创意和改变,很多明星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水土不服的迹象,只能“贩卖”自己早前积累下来的人气。内容和互动产品创意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使脱口秀发展陷入了瓶颈。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孵化更多创新模式,实现节目的转型升级,成为很多制作人在触网时,经常在一起探讨的问题。
腾讯视频综艺部总经理马延琨认为,网络综艺其实并不是做一个节目,而是在做一场“体验”。互联网时代的观众主要是年轻人,他们不安于只做电视机前的接受者,而是希望通过发弹幕、实时直播连线、和偶像一起玩游戏,甚至决定节目的走向等方式,成为参与者。
网络脱口秀的发展创新,不单单是内容环节上的改造,更是用户多元体验的重新定义,让用户领略不一样的事物,带来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触动点。比如,网络脱口秀可以以互联网为纽带,通过口碑让小众群体带动大众关注。所有的信息到了年轻观众的手中不单单是点赞转发,他们还会在自己喜欢的内容上添加更多的精彩,继而推荐给其他人,将个性化内容不断放大。再比如,网络可以让几万人共同在线,和偶像互动,点赞、弹幕、投票,同步自己的喜悦与忧伤,通过脑洞大开的提问或创作,直接给明星出任务下难题,参与到节目进程中,这些都赋予了网络综艺观看的体验革新。
有人认为,网络脱口秀的制胜之道是“网感”:单独不连续、观看自由、互动,有话题有谈资、有共鸣无压力,能够放松休闲、打发时间。网络文艺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更是一种艺术门类。文艺作品追求“网感”,并不代表要放弃其艺术属性。因此,网络脱口秀在互联网思维和商业逻辑的影响和蛊惑之下要保持应有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引领,在拥抱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好奇心,拥有和他们一样对这个世界未知的探索心,实现不断创新的基础上,还要规范引导、精良制作、提升审美品位和精神境界。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逐步走上成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