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动漫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打破年龄层,包括审美风格的局限。
八月末,一个阳光午后,在北京卡通艺术博物馆二层“柏言映画”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中国动漫界的一位“实力咖”陈柏言。
在这个行业浸润闯荡了将近20年,经历过无数次的褒奖,陈柏言却和记者笑谈:在今年的新作《少年锦衣卫》开播后,他“遭遇”了粉丝寄刀片。
“当年我在动漫杂志做编辑的时候也收到过粮票、情书,但现在的年轻人更有个性,他们会用这种看起来可能很夸张的方式来与你沟通。其实寄来的除了刀片还有吃的,他们不过是想表达自己很喜欢这个人物,希望你也能重视他喜欢的人物,对他喜欢的人物好一点。”
作为中国第一代动漫人,陈柏言曾担任央视动画系列片《围棋少年》、《小卓玛》的美术设计,由他执笔的《甄缳传》、《宫》系列画册更是红极一时。他也曾做过漫画工作室,游戏公司,创立过设计品牌,开过衍生品实体店,几乎涉足过这个行业里的各个领域,如今才落脚于国产原创动画的制作。
2014年《绣春刀》上映,电影虽然没能获得亮眼的票房,但是“锦衣卫”的题材却让陈柏言一眼相中。当时他便和导演路阳商量做一部相关的动画剧集,谁知这么一做就做了两年多,为此他还创办了自己的动画公司“柏言映画”。
2017年,用心陈酿的《少年锦衣卫》一经上线便引发动漫迷们的热情关注,仅有13集的第一季收获了6亿的全网总播放量,超过70万的B站追番人数,被豆瓣网友打出了8.3的高分。有专业人士评论,不论是从画质还是剧情考量,《少锦》都可以称得上“国产3D动画的新标杆”。
然而对于这一切,陈柏言本人保持着冷静的态度。近年来不断有新闻扬言“国产动漫崛起”,他也不以为然,反问:“有哪部国漫作品真正走出国门,和好莱坞商业片,欧洲艺术电影及日本动漫一样,形成国际影响力了吗?”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承担中国动漫崛起的使命,他有自己的思考。
漫画已经融入了90后00后的日常社交
《中国青年》:观察你的经历,会发现一个事业重心上的转折——以往你是漫画家,曾被媒体誉为国内唯美插画第一人,而今创业却是在做自己的动画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动画的原创IP——从漫画到动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陈柏言:我出道比较早,在17、18岁那会儿已经享受过好像是成名的错觉。你知道在1997、1998年那时候,我作为《科普画王》、《少年漫画》那种著名的漫画杂志的明星作者和编辑,在北京展览馆办个签售会,也会有几千人排队,会出现有观众绕场馆一周等签名那种情况。后来上大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也很容易接触到很多头部的电影导演。记得陆川第一次找我,就直接去到我住的出租屋里。那时,和王朔、海岩合作,把他们的作品改编成漫画绘本,只觉得是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加上周围人对动漫当时认知不是很深,所以也没有觉得是一件特别高大上的事。
我们可能赶上了中国漫画最好的时代,却也恰恰是它衰落的时代。一是当年国家对正版漫画的扶持力度不是很强,二是确实被日本盗版漫画冲击得也比较厉害,国内四大漫画刊物就这么相继没落了。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动漫到了80后90后这一代曾经存在一个断档,因为当时杂志没有了,大家几乎没有什么载体去了解原创的漫画了。
中国变化太快了,我们用短短十多年走完了人家三四十年的路,所以中国并没有形成像日本那种成熟的漫画出版的产业链。好在这几年互联网兴起了,所以我们有了腾讯动漫、快看漫画等漫画平台;视频流行开来,我们有了A站、B站等视频平台,优酷、爱奇艺等也纷纷加大了动漫领域的力度。进入到视频时代,我就很自然地从一个漫画人转型成了动画人。
《中国青年》:你说“中国动漫到了80后90后这一代出现过一个断档”,那么在90后00后的新一代重新关注到这个领域之后,是否产生了一些新的现象?
陈柏言:确实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新现象。首先,过去大家认为看漫画就看日本漫画,根本没有所谓“国漫”一说,像《漫友》杂志就是从资讯做起来的。但是现在,在B站上大家对国产动漫的关注度明显高过了日本动漫,通过优酷、腾讯等这种平台看“国漫”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习惯。第二,这两年从微博上火起来了一批漫画网红,比如“伟大的安妮”、“同道大叔”等等,相比传统漫画作者,他们更像是段子手。而在微信里,我们一言不合就斗图,表情包被广泛应用。微博微信里的大量传播让我们感到漫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日常社交的一种形式了。
《大护法》有点生不逢时
《中国青年》:这两年随着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的热映,关于“国产动漫崛起”的言论不绝于耳,你怎么看待这几部作品?
陈柏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经过认真的创作并完成,在获得比较好的票房同时也让中国动漫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甚至开始走出国门,我认为都是很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更想支持《大护法》这种并不算大片,但是具有艺术价值和作者个人思想性的电影。
《中国青年》:据说你还专程带着团队包场电影院,为《大护法》捧场呢。
陈柏言:是的。《大护法》强调的是成人世界的一种价值观,这是在多元化市场中产生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品类,如果这样的作品多一些,中国的动漫会多一些面貌。
就票房来看,《大护法》有点可惜了。它有点生不逢时,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可能要等到文学巅峰的时候才更容易看到它的闪光点。如果再过几年,整个动漫市场再繁荣一些,大家对于这种风格的动漫有了一定的认可度,它能形成的影响力或许会比现在更大一点。
《中国青年》:你认为中国动漫真正崛起了吗?
陈柏言:有些概念都是有人去炒的。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应该是出现像美国迪斯尼、梦工厂这样全球知名的动画电影公司,或是像日本的吉卜力能培养出宫崎骏这样的大师,能够做出一批爆款,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票房和影响力,能够为推广本国文化起到作用。
目前来看,我们并没有动漫作品打入好莱坞、打入国际市场,或者拿到一些国际上的奖项。即使在国内,也没有哪部作品达到像《战狼2》这样能够让全民关注的影响力。
《中国青年》:你认为中国原创的动漫市场要崛起,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陈柏言:首先还是行业规则的问题,国内的动漫市场现在还是处在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
就像早年的互联网行业,几年前的手游行业一样,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够做点事情,都以为自己能够做原创,这样就容易出现一种恶性竞争。
其实动漫行业在中国是个传统行业。很多公司最早是做游戏或代工(国外动画短片的加工)起家的,在追求转型的过程中,因为资本的助力,会容易陷入认为技术是可以垄断的误区,但其实,做原创、做品牌更重要的是创意。
你看好莱坞为什么能成为电影工业的巨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分工非常明确,有人负责创作,有人负责制作生产、有人负责特效……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公司把着力点放在优化制作流程上。
美国有《超人》,日本有《火影忍者》,中国为什么不能有“锦衣卫”?
《中国青年》:我看到在豆瓣上有人评价《少年锦衣卫》是“非二次元普通观众的国产动画入坑之作”。类似这样,有不少观众认为这部作品的画风更加写实,在观感上与传统观念上的二次元作品不太一样,为什么要打造这样的作品?
陈柏言:我们认为做动画片是一个绘梦的过程。过去的动画片只能满足儿童的梦想,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动画,要同时满足成人的梦想和儿童的梦想。所谓“合家欢”的概念就是,儿童能在其中找到趣味,成人能在里面看到一些价值观和思想层面的东西。
人的梦想应该是来自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所以我们的人物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性。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去做,能够让画面更加精致、立体,在质感上显得很逼真。所以这部作品二次元、三次元的人都愿意来看。
我们认为现在的二次元市场就是未来的主流市场。对于动漫,在过去会有一个青少年的概念,而在日本其实早就有了面向老年人的动画片和漫画。我们需要更新的一种观念是,动漫不过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可以打破年龄层,包括审美风格的局限的。
《中国青年》:《少锦》作为一部“纯原创”(非IP改编)作品横空出世,能获得现在的播放量,是你之前预料到的吗?
陈柏言:还好吧,不是不可预期。因为相比其他很多片子,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也高出很多。
相比播放量,我们觉得更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年轻人因为看了这部剧,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进而去看明史,去研究明朝文化,去观察我们片子里的道具、服装风格。他们会成立专门的小组,经过深入的探讨,然后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那些孩子们比我们都懂。
现在有一些游戏、动画产品可能是在杜撰历史,而我们想去展现历史。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把历史和文化作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去研究,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去振兴未来的中国。
其实之前也有很多同行来跟我们谈片子,但是我们不接受那种过于娱乐化或者低俗化的创作方式。我认为文化市场需要有一些敬畏心,我们想做的片子不是简单的古装片、泛娱乐,它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中国青年》:具体说说,动漫可以传递怎样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陈柏言:“锦衣卫”就是我们想要传递的一种价值观——锦衣华服是社会富足的标志。在这种物质富足的情况下,你还要“卫”,依然要守护内心的一些“真善美”,甚至是用舍己为人的方式。所以《少年锦衣卫》提倡的是年轻人的责任感,而且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是有反射意义的。
其实很多动画片在创作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含义。比如《超人》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人的美国梦,《火影忍者》关注的是日本历史上一种神秘的职业,那么我们中国是不是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锦衣卫”?
我想我们后面去做的项目,可能会越来越注重引导的意义。比如接下来会上线的剧集《锦衣伏魔录》,背景依然是在盛世里,质问的是人在贪婪地追求物质的时候,有没有把心魔降伏?里面会涉及到家庭和谐、夫妻关系、社会话题,也会关注弱势群体例如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等等,是对当下一些社会现象的再现或批判,倡导正能量。还有《大明奇侠传之傀戏楼》讲的是一个女孩进入一所位于湖中间的神秘昆曲戏院,也相当于在古代的传媒机构打拼成长,通过一件件事情实现自我价值,依然是把当下的主流价值观注入到一部“国风”的作品中去。
动漫强,中国文化更强
《中国青年》:你刚才讲到了发达国家的一些代表作,说明动漫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
陈柏言:是的。而且动漫抛弃了明星等其他的附加值,更具备全球社交的可能性。这些年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精神文明方面,我们如何打造自己的软实力?
我想动漫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和年轻人密切相关。我们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动漫作为90后00后新一代的主流文化,如果能强大起来,那么中国文化必然更强。
《中国青年》:今天我来到“柏言映画”,看到我们这个刚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已经有了近百人的规模。就你跟这些更年轻的动画人接触,你认为他们对动漫行业的理解是否有了新的变化?
陈柏言:我们公司里主创力量很大一部分都是90后,他们既是创作者也是观众。有些人因为是我们作品的粉丝,继而想直接参与创作,所以才来到公司实习、上班。我希望这些年轻人在这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能够真正成长为影响中国动漫崛起的一代,让90后00后真正成为具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一代。
昨天我还接触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年轻人。他在大学阶段做的是历史学、社会学的研究,按理说这样一个专业性人才毕业后应该去中科院或者类似于国家图书馆,但他却选择了动漫公司——他认为推广“国风”、“国学”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形式。未来做好一部动漫,所能达到的传播力或许更强。
推荐阅读
相关报道
推荐图片
网友推荐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