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高考与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城乡考生在教育和就业选择上有什么不同?6月14日,趣头条联合腾讯新闻、企鹅智酷发布的《2019高考人群调查报告》给出了答案。通过报告绘出的“人群画像”,可以清晰看出超新生代的人生选择与大学规划,从而透视“00后时代”高考和社会的新变化。
00后高考态度分际明显 数据助力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高考是中国大部分中学生必须经历的成人礼,是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大事。报告显示,超过9成家长会跟孩子一起备战高考。
但在高校扩招和录取率逐年攀升的背景下,“一考定终身”的认知发生动摇。报告指出,42.9%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机会,而在其家长人群中,这个比例仅为20.3%。同时,77.4%的家长认为高考不是唯一,显示家长比子女“看得开”。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800万毕业生,就业难直接影响考生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报告显示,近7成高三学生认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会首先考虑专业前景,理学、医学、经济学是考生意向就读的前三类专业,这与就业人群看好的专业一致。名校情结降低,理性主义上升成为趋势。
因地域来源和城市级别不同,一二线与三线及以下地区考生在许多方面分际明显。在择校问题上,报告显示,56%的考生计划报考一线城市学校,但最终近6成考生选择在家乡省份内的大学读书。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大学生去外地上学的意愿更强烈。
从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人群来看,生活费从城市高线到低线依次递减。一线城市大学生每月生活花销1753元。同时,11.3%的来自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表示目前的生活费全由自己解决,为所有地域学生中的最高,次高的是来自乡村镇的大学生,这一比例是6.2%。地域上的高低两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独立性。
在就业方面,报告显示,48.3%大学生希望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户籍、生活成本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非一线城市大学生想留大城市却留不下。最终仅19.8%的上班族留在一线城市工作。
报告还显示,19%的一线城市大学生计划取得博士学位后再进入职场,是其他线级城市大学生的4—5倍。反之,乡村镇出身的大学生在取得专科学历后即准备进入职场的比例远高于一线城市大学生,达27%。
同时,报告发现,大学生就业目标随着城市级别的下沉而逐渐模糊,来自乡村镇的大学生有近3成对未来的工作没有清晰规划,在所有城市级别学生中占比最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线城市学生考公务员的意愿高于其他线级城市。毕业后打算创业比例最高的反倒是乡村镇大学生。政府和高校在进行就业辅导和扶助上,应重点关注乡村镇大学生群体。
报告对就业人群的工作现状也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二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对当前工作满意度最低,甚至低于专科院校毕业生。这显示,二三本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工作技能。
业内人士认为,报告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一本报考“实用指南”。同时报告清晰揭示了不同地域考生在教育、择校和就业上的区别,折射出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办学差距,为有关部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和就业公平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高考资讯需求强烈 移动内容平台成优质内容便捷获取渠道
考前如何准备?考后如何填报?高考千头万绪,对考生和家长而言,准确、有效的信息十分重要。
报告显示,过半的高三学生及家长了解高考信息的第一渠道是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等身边人,高于各省招生办网站和教育部官方网站。信息靠打听,这与互联网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受到网民广泛欢迎的社交网络、视频、短视频等偏日常娱乐性的信息渠道则在排名中比较靠后,显示越权威的信息发布主体越受考生和家长的信任。
报告显示,高校录取和本地高考政策是高考内容供给的洼地,平均6成以上的考生和家长认为这两方面的内容依然缺乏渠道了解。对于缺乏渠道了解的高考信息,超过50%的考生和家长选择了供给比较充分的高考录取政策和本地高考政策。报告认为,信息发布渠道虽多,但过于零碎,缺乏一个优质的内容整合平台。
优质移动内容平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月活1.1亿的趣头条,在今年高考期间,整合媒体、用户等各方面资源,为考生和家长打造了一条获取优质、权威高考信息的便捷通道。
趣头条与新华社、人民网、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梨视频等36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联动,共同打造“QU现场”高考专题,及时汇总优质高考信息,展示各地高考动态,让考生和家长一键便知“高考事”。
报告认为,对于内容平台来说,加强招考信息的本地化属性,做好信息整合,是提升内容关注程度的好办法。据统计,高考期间有超过2000万人次在趣头条浏览相关信息。
趣头条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专注于新兴市场的移动内容平台,趣头条将不遗余力地加强内容生态的建设,打造“最接地气,最符合普通老百姓需求”的内容生态,不断提升用户对平台的内容体验。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