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有言,老师应该“因材施教”。从事课外教育这行也有将近10年了,我深谙这句话里蕴藏的哲理,也一直都是这么坚持的。
如今社会竞争逐渐激烈,优质的教育资源变得日益稀缺,中国大半父母都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列为了整个家庭的核心。
有需求必有市场,各大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有优劣,难以抉择。
朋友家娃要上小学的培训班,把几个机构的资料拿给我看,问我哪个比较好。有培养学霸的,有国际路线的,有针对性恶补的……看到10人小组课,我停顿了一下,从20+到1V1各种班型都见过,10人小组U型课堂,还是第一次见。
托了圈内朋友,对这个10人小组课加以研究后,我发现这个教学模式下,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几乎每节课结束,都会给每个家长反馈孩子的上课状态。
做到这件事实属不易,也让我看到了用心。
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之前,我首先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所以我比一般的家长和年轻的教师更清楚,教育并非易事,专业与用心,二者皆不可少。
于是,在此基础上,我约了一节学汇趣的插班试听课,想感受一下10人课堂跟其他课堂比起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01
课外辅导不像公校班课,生源没有那么稳定,学生对老师有选择权,不喜欢就离开。甚至教过的孩子才刚刚记住人名,没几天他就不来了。让一个带数十个班级的老师记住全部人名,并把人名和孩子的长相对上号,起码在前几次课是不可能的。
但课上,精锐学汇趣的老师竟然对每个孩子都很熟悉。
我注意到精锐学汇趣的每个老师对接的学生人数几乎不到其他机构的一半。
打个比方。某培优辅导班招满有25个人,而一位精英教师需要带起码10个班级,那么这位老师一个学年就需要教250个学生,后排的孩子是否专注,基本是顾及不到的。
令我好奇的是,学汇趣的整个教学模式不太一样。一个班学生数锐减一半,基本都不到10人,每个老师仅需负责100以内的孩子。
这对于老师来说,极大地减轻了教学负担,不单单只是记住每一个孩子,而且也能时刻关注学员的课堂状态、帮助课后查漏补缺、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02
我为什么对辅导机构老师对接的学生人数这么关注呢?
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话,叫做: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
学生成绩的确有好有坏,但无论多差劲,只要是坐在课堂里,就有补救的机会,而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正确引导。
因此,老师能否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特质、是否能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就极为重要了,也是判断这个机构是否用心做教育的重要依据。
很多辅导班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说白了,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会把班容扩大到20多人。在教学进度上加快并超前灌输给孩子。
我不提倡“知识灌输”,更不提倡“超前灌输”,再高难度、再精妙的解题方式,如果孩子无法理解和吸收,全部倒进他的脑子,他也依然不会用。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学霸,可以让培训机构标榜自己生产了多少牛娃,但伤害普通娃。
所以我希望老师对于知识的态度不是“超前灌输”,不是培养少数尖子生,而是帮助全班孩子学会“汲取”。这就意味着老师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需要大幅度增加。
而这一点,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来说,能做到的辅导机构并不多。
但就我的体验而言,因为她学汇趣一位老师只要带不到别人一半的学生,还是做得很好的。
课堂上,学生们围着老师坐,两者离得近,老师基本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时刻提醒学员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保障知识的吸收率。
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应该是课堂开始的前5~20分钟,但学汇趣课堂明显把这个时间延长了很多,基本半个小时后才会有一些学生开始出现走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当然,老师也能随时发现,把注意力拉回来。
另外我还了解到,老师基本上跟每个学生家长都有联系,课后时时对接孩子的学习状况。
03
朋友问我,既然学生人数越少越好,为什么不选择1对1呢,老师一节课只教一个孩子,教学精力都在他身上,岂不是更好?
当然,我不否认1对1的高效性,也不反对经济比较宽裕的家庭为孩子选择1对1的个性化辅导。但我还是觉得有小伙伴分组竞争的小班课对于激发低年级孩子学习意愿更有益处,而1对1可能更适合高年级重点提分、冲刺考校的学生。
在学汇趣,课堂形式已经不光是传统的老师在上讲、学生在下听了,加入了游戏输出、分组对抗、实操演练,积分奖筹等各种学习活动,能看出来,老师在备课上是花了很多功夫的。
很明显的是,学员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竞争带来的好胜心也会让学员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注意力也会相对提高很多。
假设普通课堂老师传授的是100%的知识,一般课堂学员能完全吸收30~40%已经算不错了,但学汇趣的课堂至少能吸收90%,即便学汇趣老师一节课只教80%的内容,孩子吸收的比例也高达72%。
04
总体来说,这次试听课给我的感受还是相当不错的,朋友问起我也可以交差了,学汇趣确实值得选择。
至于选择的理由嘛……
其一,所谓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教育竞争激烈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家长,也应该看到新生课堂的优势,敢于尝试,或许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学汇趣的10人小组、U型课堂,的确是很新颖也很有效的课堂形式。
其二,分组对抗的教学形式对于课堂知识吸收有很大的帮助,一是提高效率,孩子更容易融入进课堂,二是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当然,组内团结协作也是成长过程中应该养成的良好品质,不能忽略。
其三,教育是需要用心的,不是教的多、教得快,就是好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老师的教学精力不应该只放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精确到个体,才能保障教学效果。
这些在我看来,学汇趣都做的不错。这次的探访和研究也再一次惊醒了我,时代在变,教育的形态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