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清晰的风向表明,“废旧家电”行当似乎隐藏着一座金矿。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中国正处于家电报废高峰期,每年淘汰废旧家电量1亿—1.2亿台,并以平均每年20%的涨幅增长,预计今年报废家电将达1.37亿台。
此外,政策方面也迎来了利好消息。就在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十多个部门,连续发布文件,鼓励推进家电更新换代,各地区、平台、品牌纷纷跟进,以旧换新再次强势回归消费市场。
“废旧家电”的地盘,如同一张硕大的地图,在各大电商平台和家电企业面前徐徐展开,大家纷纷筹划布局“势力范围”。
京东开启家电上门回收服务;国美上线“互联网+服务”平台国美管家,涵盖家电维修、回收、清洗等业务项目。甚至,连专注于支付、金融的支付宝也想在此分得一杯羹,自4月23日起,通过支付宝中回收类小程序处理旧家电等物品,便能根据不同的回收品类获得相应的支付宝蚂蚁森林能量。
然而,就在这样一片看似充满商机的市场上,入局的电商平台和家电企业吃相并不好看。
一句话:废旧家电回收这块香馍馍,真要“吃”下去,一点都不容易。
正规军难敌小商贩
劣币驱逐良币,正成为困扰废旧家电回收产业化的最大“拦路虎”。
目前,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从业主体多元,回收形式多样,其中大部分由个体商贩上门回收。根据行业白皮书,94%的废旧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都被小商贩回收,89%的废旧电脑被小商贩回收,个体回收渠道占比相对较低的空调也达到了87%。
废旧家电回收,大企为何玩不过小商贩?
经济成本是最主要的原因。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正规的企业要负担更多的运营成本,环境消耗成本,人力及运输成本等。
此外,普罗大众对正规大企的废旧家电回收业务知之甚少,世代沿袭的传统使得他们自然而然选择将淘汰的废旧家电卖给收废品的商贩。
然而,小商贩的兴盛不仅是压缩了“正规军”的生长空间那么简单,一个更大的危机就此埋下了“种子”。
从小商贩的回收链条来看,他们手中的废旧家电,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当做二手家电流入二手交易市场,二是被拆解,留下可用零部件,其他流入垃圾处理场。殊途同归的是,旧家电终将成为暗藏危机的不定时炸弹。
许多废旧家电中含有铅、汞、镉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未能被妥善处理,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隐患不言而喻。而如果得到规范处理,废旧家电却能变废为宝,其中的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都是可回收的再生资源。
然而,现实触目惊心。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于可利披露,我国废旧家电乐观估计只有50%—60%得到了规范处理。
可以想见,一场关于家电回收的革命势在必行。
重塑家电回收产业链
其实,随着政策推动及行业示范效应的带动,现如今重塑家电回收产业链不仅是变废为宝那么简单,早已延伸出了更多含义。
前段时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与苏宁、阿里巴巴、国美、京东等相关20家企业,联合发起《家电“以旧换新”倡议书》,呼吁广大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等方式,使用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淘汰超安全使用年限的家电,交售合规企业处置,推动家电更新消费。
在这波以旧换新的热潮中,家电回收产业链得到了明显的增效升级。除了变废为宝,更多的,指向了进一步挖掘新型消费潜力,扩大家电消费内需。
以苏宁为例,12月17日,“以旧换新升级联盟”启动仪式于南京苏宁易购总部召开。在苏宁易购号召下,家电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厂家共同成立以旧换新升级联盟,并商讨如何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并通过多方力量联动,畅通家电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全链条。
作为家电消费领域的头号电商平台,苏宁在其三十岁生日之际,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家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满足消费者低成本完成家电升级的愿望。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更利好的消息是,2020年12月23日—2021年1月3日期间,苏宁易购平台将重磅开启“三十周年庆以旧换新”活动。
消费者此前在苏宁或其它渠道购买的任意品牌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厨卫等,凭借真实有效的旧机发票、收据或其它能够证明旧机使用年限的有效资料,均可参与。
活动力度不言而喻,敏锐的消费市场率先作出了反应。
据悉,近期咸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消费者对废旧家电的需求急剧增长。以旧电视机为例,很多原本挂卖多时却无人问津的电视机,这会却摇身一变成了香馍馍,求购者众多,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旧家电回收”这门生意,看似古旧,却是实实在在的金矿。而在无序零散、被小商贩压制的市场格局中,关于正规军如何突围的答案,苏宁已给出一二。
相关报道
精彩看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