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书画 > 查看内容

两岸传统手艺人同源对话 微纪录片《求同存艺》上线

时间:2020-01-13 12:55:36 作者:王佳 来源:今日头条

2020年1月11日,国内首部展现两岸传统手工艺人“同源对话”的微型纪录片——《求同存艺》正式上线。

该纪录片由“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团队出品,世茂集团华北地区公司、上海乐荣广告有限公司联合赞助。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冬伟、世茂华北地区公司京冀城市公司营销负责人张涛、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文卫民等嘉宾出席了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举行的纪录片上线发布会。

国内首部表现两岸手艺人同源的纪录片

“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计划由知名广告人罗易成发起,专注于在民间挖掘、采访和记录传统手艺。2018年,在实地拜访了上百位手艺人之后,罗易成出版了畅销书《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此次,罗易成和他的“一百零八匠”团队,将视角从大陆拓展至宝岛台湾,历时半年,选取陶瓷、传统大漆、版画、冷兵器铸造及研磨、石雕、编织六种手艺,两岸各对应一位手艺人,最终完成了十二支时长各5分钟的系列微型纪录片。

“很多传统手艺在两岸都是同源的。”《求同存艺》出品人罗易成表示,“我们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大漆、陶艺,还是石雕,两岸手艺人在技艺技法上、师承溯源等等维度,都有相通和联动的地方。”

在《求同存艺》纪录片中可以看到,来自湖北武汉的楚式漆艺传承人刘比建与来自台湾的漆艺师王天胤,一个以漆艺做瑟,一个以漆艺做琴,琴与瑟隔空和鸣;陕西榆林的石雕传承人高树飞与台湾石雕大师黄滢权,高树飞雕了一辈子的炕头石狮是陕北民间千百年来孩子的守护神,而黄滢权雕刻的猫头鹰则是台湾原住民中排湾族和邵族的守护神……

用传统手艺增加两岸的文化共鸣

首映发布会上,罗易成分享了他制作《求同存艺》的初衷。传统手艺不仅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承载着很多个体的乡愁,以及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这种共同记忆也具有唤起两岸同胞共鸣的力量。通过对两岸传统手艺和手艺人的记录和传播,可以加强大陆与台湾同胞之间的文化共鸣感。

山西布老虎传承人高艳青曾和罗易成分享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带着自己做的布老虎去台湾做展览,一位台湾观众买了一只布老虎送给自己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个山西老兵,去台湾后一直没有回来过,现在已经是个只能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没有表情,也没有情绪波动,但是当他看到孩子拿来的布老虎后,高兴得直哭,眼泪都流下来了。

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年轻力量

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它们不仅是千百年来民间手工艺人的智慧,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因此保护传统手工艺十分迫切。在《求同存艺》纪录片发布会现场,“一百零八匠”计划发起人罗易成也分享了他对传统手工艺现状的年度个人观察报告。

罗易成主要分享了三个观点。

一是传统手艺必将走向小众,这是个不可逆的趋势。很多传统手艺与时代密切相关,过去生产力相对落后,人们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衣食住行中的物资所需,从而诞生了品类丰富的民间手工艺。但随着社会发展,商品供应极大丰富,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大众对传统手艺还像过去一样依赖。所以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前提,是要认识到和承认传统手艺的小众化。

二是品牌化是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最好方式。两岸手艺人遇到同样的一个难题是,传统手艺的一脉香火能否传承下去,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传承队伍当中来?把传统手艺人当成弱者去同情显然不行。要让传统手艺变成一份体面的事业,让手艺人的作品能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收入。这就需要手艺人转化思维,把自己变成一个品牌。

三是对传统手艺的关注,要避免“神化”手艺人。很多平台和个人都在做传统手艺方面的传播工作,但有些为了传播效果,刻意强化手艺制作过程的“表演性”,将部分手艺人变成了娱乐化的手艺人。这从长期来说会破坏手艺人群体的生存环境。绝大多数手艺人的真实工作状态都是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与积累,其制作过程并非人们想象的“高手在民间”。

罗易成介绍,在完成首批两岸12位手艺人的记录之后,“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项目还将继续挖掘两岸手艺人“匠心对话”的故事,等未来时机成熟,还会探访东南亚、日本、韩国以及全球其它华人聚集的地方,以视频、书籍、展览、技艺交流的方式,为海内外手艺人搭建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

此外,拥有15年广告创意经验的罗易成,还会以品牌塑造的方法和思维,帮助传统手艺人创立和推广个人品牌,尤其针对新生代年轻手艺人,为他们嫁接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平台,探索适合的商业变现模式,实现“一百零八匠”与手艺人的共同成长。

延伸资料:十二位手艺人老师简介

1刘坤庭:长沙铜官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泥人刘”第三代传人。

2田承泰:被誉为“台湾柴烧第一人”,过去30年里已亲手烧至第94窑,为了追求作品的层次丰富,喜欢把作品烧成后不断回窑。

3、刘比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楚式漆艺传承人,曾在湖北老河口从事民族乐器的工作,“曾侯乙墓”出土后被抽调到湖北省博物馆,对琴瑟为代表的出土漆器进行抢救性的修复和复制。

4、王天胤:台湾漆艺师、琴人,师从台湾漆艺大师王清霜,学漆三年之后开始学习做琴、弹琴。

5、闫民:冷兵器研磨师,受祖父、父亲影响,从小喜欢冷兵器,1980年代初辞去兵工厂的正式工作,开始专业从事冷兵器研磨至今。

6、郭常喜:台湾铸剑师,家里三代打铁,爷爷、父亲都以打农用具为主,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坚持,终于完成从农用具到刀剑等兵器铸造的转型。

7、任鹤林:开封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早期毕业于河南大学,进入年画出版社之后开始不断接触刻印木版年画的老字号和老艺人,开始对木版年画产生兴趣并痴迷至今。

8、林智信:台湾版画大师,曾用20年时间、刻坏1500把刻刀,三易其稿完成120余米长的巨幅版画《迎妈祖》。

9、高树飞:陕西石雕传承人,17岁开始雕刻“炕头石狮”至今,其雕刻的炕头石狮是陕北民间千百年来孩子的守护神。

10、黄滢权:台湾石雕大师,雕刻题材以猫头鹰为主,至今已创作2000多只猫头鹰,猫头鹰在台湾原住民排湾族和邵族的传统习俗里被认为是守护神。

11、张璟:宁夏麻编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受姥姥、妈妈影响从事麻编,现在除了自己创作之外,投入很多精力在月牙湖等地通过麻编手艺扶贫。

12、卢靖枝:台湾竹编大师。4岁开始随妈妈、姐姐做竹编,至今已70年。近年来致力于向年轻一辈传授竹编工艺,通过自己手艺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版权声明|免责条款|法律顾问|联系我们|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6-2020 www.guohuayul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华娱乐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70868号-1 丨 京B2-20190115 丨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641号 丨 TAG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