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华
不久前在与原总政歌剧团的老同志们聚会时,谈起今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复排歌剧《党的女儿》,想了解一下当年创作演出的情况,他们希望我联系一下当年主管全团业务工作,自始至终奋战在《党的女儿》创作排演一线的王云之同志。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电话联系到王云之并终于见到了这位纯朴可敬的原歌剧团老团长。当谈到当年创作《党的女儿》时,王云之有些激动。从中国歌剧精选《民族的心声》回忆起,他谈到中国民族歌剧是中国百花园中极具活力的鲜花,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光辉的发展历程。1988年他受广西音像公司徐雷委托,为普及中国歌剧的知识,编辑录制了《中国歌剧精华大汇唱——旋转的舞台》,主唱为彭丽媛、远征、杨洪基、黄寿康、李双江、王静等12名优秀演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谈到中国歌剧精选《民族的心声》,王云之1989年上任歌剧团领导。当时没有新的剧本,决定将歌剧片段搬上舞台。选定了16部优秀歌剧的片段,由张福增执笔统一串联起来。王云之和温涛 、刘红,根据舞台需要重新进行音乐编配。在全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前后近两个月的时间,于1990年2月首演成功。总政杨白冰等领导观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缓解了当时歌剧团面临的危机,并在歌剧界引起强烈反响,歌剧院几位优秀的演员也非常希望参加演出。有评论文章称“《民族的心声》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歌剧界略干的土壤……”当时总政首长指示歌剧团趁热打铁,将这台歌剧精选录制成像带发往全军。全团各部门参与并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录制完成。总政领导很满意,并决定九月份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演出。朱力部长上任后,王云之去部里汇报片段的具体情况。朱部长讲:这台节目很好,很精彩。歌剧团有实力,一定会完成好此次任务。
艺术节演出大获成功,得到各方高度赞誉。
(中国歌剧艺术团(总政歌剧团)演出《民族的心声》记者招待会)
谈到歌剧《党的女儿》时王云之说,十月下旬总政文化部通知我们为庆祝建党70周年,总政决定将电影《党的女儿》改编成歌剧,由歌剧团实施创作排演工作。我作为主管业务的团领导,深感肩上担子的重大。朱部长在和我的通话中说,创编歌剧《党的女儿》是个很艰巨重要的任务,歌剧团有实力,一定会完成好这个任务。
歌剧团党委会上确定了王云之全面负责《党》剧的各项业务并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重点抓音乐。陈奎及负责创作组的协调联络工作,重点抓剧本。行政及后勤部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定了歌剧团王受远同志参加剧本创作。总政文化部征求了意见,抽调了南京军区的贺东久,空军话剧团的王俭等优秀的创作员组成了创作小组。将电影改编成歌剧,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难度大、风险大。他们集中在一起研究资料,集思广益,确定了具体场次、内容。方案一定,三位创作员进入创作。万事开头难,他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白天团里忙,剧本每完成一场,陈副团长常常晚上将剧本送到王云之万寿寺家里,一起研究,提出意见,陈副团长反馈至创作员。此过程中,文化部又抽调了印青、王锡仁、季承、方天行等优秀的作曲家进入音乐创作阶段。
王云之说:在和音乐组长王锡仁商谈研究音乐创作有关风格、音乐形象等问题并与印青等其他几位作曲家沟通后,我们分头对完成的剧本进行作曲创作。此时剧本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几易其稿,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剧本创作并上报至文化部领导。朱部长很快回复:“剧本不错,但有些问题需要解决,结构情节语言等方面需要推敲。”记得七一过后,阎肃同志抽调到创作组参加剧本创作,充实了创作力量。我们集中在远望楼,文艺处王庆生同时进入,朱力部长也和我们一起谈剧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原本想法"序幕"用舞台大合唱的形式开始,朱部长提出,前面不啰嗦,直接入戏,进入白色恐怖,紧扣剧情。在商谈研究的过程中,阎肃同志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想法,大家集思广益,形成统一构思,阎肃同志将其他几位作者的创作集中起来,在结构、剧情、人物基本没有大动的情况下(见当年王受远同志提供的原稿),进一步调整修改,取其精华,统一执笔写作。
期间,朱部长又抽调了歌舞团的王祖皆、张卓娅同志参加《党》剧的作曲班子。因时间紧,后来又抽调了张鹰、景建树与印青、方天行一起参加配器工作。看到这个来自军内各方面的专家、优秀人员组成的庞大的创作集体(四名编剧、三名音乐设计、六名作曲、四名配器)甚是感慨,没有总政领导、朱部长的全力支持,组成这样近二十人的创作队伍是不可能的。
(朱部长与王云之商谈《党的女儿》工作事宜)
因各项准备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王云之就不再参加作曲工作,集中精力抓好排演的各项工作。此时,导演苏驼 张海伦 汪俊已进入,乐队指挥桑叶松 刘森,助理导演李烈,钢琴指导钱志文、徐卫、洪夏,合唱排练温玉泽、张汝正,编舞江明、邵力,舞美设计田力为、牟德国,舞美监制毛新科,灯光设计鞠毅、曹庆华,服装设计高延,化妆设计韩淑珍,音响效果王继臣均已进入工作。王云之在和他们的研究交谈中,大家都信心百倍,这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创作集体令他非常感动。
在谈到音乐风格时王云之说,在朱力部长<坐北朝南>的音乐风格和以“北方戏曲的<板腔体>”为主的主导思想下,作曲组的同志们将前期的音乐加以整理並融合北南,将北方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粗犷特质,填充到南方民歌柔和雅致的曲调中,借助南北音乐文化的结合,彰显艺术融合的优点。为赶时间,作曲组全力进入,完成一场音乐,我们马上组织审听,确定主题音乐后,进入乐队配器。值得一提的是,配器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那时没有键盘输入,全部手写,经常彻夜不眠,深深理解到配器人员的辛苦。印青、方天行、张鹰、景建树几位作曲家以严谨的创作热情,相当的专业水平,不计功利的态度,彻夜不眠,圆满完成了配器的任务。
还有舞美队的同志。先期与田力为、牟德国等同志研究方案,确定后他们开始设计制作。我去平安里查看舞美时,令人眼前一亮。二楼排练厅几百平米的场地上铺满大画布。田力为、牟德国、谭铁志等几人趴在幕布上,全神贯注地工作着。他们早去晚归非常辛苦,终于如期交出相当精彩的舞美设计制作,为《党的女儿》增添了光彩。
期间,团里对演员角色进行了安排,朱部长建议田玉梅由彭丽媛饰演,其他演员征得朱力部长同意后,在1991年的8月份召开全团大会。在会上王云之作了动员报告,并宣布了演员角色的安排及全团的排练日程。大家热情高涨,第二天便进入了排练。每天三班,三天一场戏。演员阵容强大,导演排戏到位。苏驼导演等每天在舞台上说戏、坐排。年轻的汪俊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理念新颖,排练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演员们根据导演要求走位置,创造角色。这一老中青的导演班子为《党》剧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谈到演员的角色问题时,王云之说:彭丽媛当时和歌舞团出访演出,田玉梅由王平饰演,桂英由鲁娜饰演。在导演的指导下,王平、鲁娜成功地塑造了两位英雄人物的形象。朱部长来团看联排时,曾亲口对我说,《党》剧永远不要忘记这两位同志。还指着上台口的领唱与合唱队员们说,那些演员也都是很有水平的。
(总政文化部朱力部长与王云之团长演出前查看剧场准备工作)
彭丽媛出访回来后很快进入角色。之前在我编配的《中国歌剧精华大汇唱——旋转的舞台》以及中国歌剧精选《民族的心声》我们有过多次合作,沟通默契。她酷爱歌剧,曾对我说,只要能排演歌剧,不吃不喝都愿意……她对艺术的严谨令人感动。排练时,她一面看着王平的录像带,一面努力创作田玉梅的艺术形象。在试唱《万里春色满家园》时,彭丽媛感觉后面不太给力,她建议把这个大唱段最后的高音要凸显出来,以形成该唱段的高潮。她的建议很重要,后来,作者运用模进及临时移调的手法,将高音提到了降B。凭着她对歌剧艺术的挚爱和高度的责任感终于在很短时间内完美地塑造了田玉梅这一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首演时,彭丽媛与桂英的饰演者孙丽英合作圆满,为歌剧《党的女儿》做出了令人永远难忘的贡献。
记者李延华: 听说当年合排现场,每天三班。除了个别领导及后勤部门在团里主持日常工作,其他领导及演员们均在现场。排练常常出现戏与音乐之间不妥之处。您几次跳上台现场解决修改。您那时紧绷着的弦,一刻也没有放松。
王云之:是的,这是排练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首场审查演出后,总政领导很满意,提出了一些建议,经过再次修改,于十月底正式定稿。
(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演出后接见歌剧团全体演职人员)
1992年1月27日,中央首长观看汇报演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多日紧张的心平静下来了。
(首长与《党的女儿》演职人员合影,右一朱力部长,左一王云之团长)
音乐组长、德高望重的作曲家王锡仁曾感叹的说:“感谢总政党委文化部及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完成创作的同时也深受感染和教育。我们不能让这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尘封的历史。”
为了告慰几千万长眠在地下,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宣传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以歌剧的形式向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北京进行了多场演出,并赴上海、深圳、广州、福州等多地巡演,记得在榕城演出《党的女儿》时,领导同志热情接待了歌剧团,给了此剧高度评价,至今令人难忘。
(《党的女儿》演出后记者采访)
彭丽媛、孙丽英、程桂兰、杨洪基、张建平、王平、 鲁娜、秦鲁锋、陈淑敏、袁军、蒋小涵、思思、桃子、孙戈弋、刘培斋、刘新春、孙士藻、杨亚平、朱丽、陈玉波及本团其他演职员演奏员均参加了不同场次的演出,均圆满成功。业务办公室的潘凌云、冷培厚、林建以及舞美队刘余善等同志每次演出忙前忙后,上传下达以保证演出的正常进行。
李延华:听说为了给部队战士们解决接待上的困难,您和音响师王继臣用了几天的时间把乐队演奏、伴唱等制作成伴奏带,以便轻装上阵。
王云之:是的,为了深入基层部队,真正做到为兵服务,我和音响师王继臣用了几天的时间把乐队演奏、伴唱等制作成伴奏带,在各部队及院校和偏远地区演出时,均受到热烈欢迎,演出效果非常好,负责音响效果的王继臣等同志从未出过错。一部近200人参演的大型歌剧,有时最多只需37个人就可完成,这一创举恐怕是史无前例。
(《党的女儿》下部队演出前,王云之团长向边防官兵致慰问词)
(下部队演出《党的女儿》,与部队官兵合影留念)
王云之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女儿》创作演出的成功,是与总政党委、文化部的领导及军队众多艺术家的大力支持,歌剧团从领导到全体演职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这是集体力量的创作结晶,体现了上下一盘棋,集体力量的伟大。《党的女儿》给歌剧舞台带来了新的转机,增添了一个辉煌的篇章。我作为这部歌剧从创作到排演的参与者甚感欣慰。”
当我问到王云之,您先期参加了音乐创作,作曲为何不署名时(有创作员曾问过此事),王云之淡然一笑,作曲署名挺多的了,我为这部戏的诞生尽力了,至今演出300多场,已成为红色经典之作,这就是很高的荣誉了。
向参加《党的女儿》创作排演的全体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已逝去的阎肃、王锡仁、季承、苏驼、江明、方天行等老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
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王云之1981年创作的歌剧《同心结》(合作)曾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穿越时空,《同心结》去年复排成功。王云之创作的多部大型歌剧和小型歌剧及影视音乐多次获大奖,在歌剧界影视界是一位卓有声望的作曲家。为人低调、朴实无华、深得大家尊重。
王云之1972年调入总政歌剧团从事歌剧创作。他说能为歌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尽一份力量,是从事歌剧创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采访结束时,我深受教育,从这位为《党的女儿》诞生做出很大贡献的老艺术家身上看到了追求卓越的敬业与奉献精神,看到了不计功利的平凡与伟大。
让英雄儿女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附:王云之简介
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国家一级作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团长、总政交响乐团团长,首批被授予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师从刘庄教授,吴祖强教授,主修理论作曲。1972年调入总政歌剧团后,历任创作员、创作室主任、副团长、团长。参加创作的大型歌剧有《傲蕾·一兰》、《火红的木棉花》、《同心结》、《两代风流》等。编配中国歌剧精选《民族的心声》。组织创作、排演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任艺术总监。组织创作排演大型民族歌剧《芦花白·木棉红》任艺术总监。创作、排演歌剧晚会《军营儿女》并任艺术总监,1995年江泽民主席观看后亲切接见王云之团长,并做重要讲话。
2020年10月,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王云之1981年与他人合作创作的歌剧《同心结》复排成功。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推荐
时尚资讯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