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弄人的好莱坞,成了宝莱坞,电影被拍成了真人秀

《饥饿游戏》系列很离谱。

明明剧情淡如水,全球票房却近30亿美元,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这么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自然得榨干它所有的剩余价值,前传便登堂入室。

《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一映入眼帘,六个大字随即浮现在脑海——太政治正确了。

种族汇集了亚裔、黑人、拉丁裔,每一个肤色的群体都有,但亚女的形象依然是刻板的,大饼脸、心机女。

女主瑞秋·泽格勒是《白雪公主》的扮演者,在片中大谈人权与自由,曾在现实和社交网站上有歧视亚裔的行为。

当这个先决条件拉满之后,《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就已经在及格边缘风格试探了,但万万没想到,它还能再突破底线。

整部片子相当于一档真人秀在大银幕放映,犹如当年风靡一时的综艺大电影。

虽然内容大相径庭,但都是烂片的本质如出一辙,有IP加成,有名气背书,就是没有什么可看点。

无聊透顶、拖沓至极、节奏崩坏、元素乱用,一点也爽不起来,更别提叫人燃了,平平无奇的开始,枯燥无味的结束。

可导演竟然无自知之明,片长剪到了两小时38分钟,对观众来说,不仅助眠,还很煎熬,白白浪费了人生中宝贵的时光。

故事如同儿戏,为了推进剧情,各种不合理按部就班。

男女主仿佛道德卫士,满嘴仁义道德,行为却与之不一,用圣人的标准指责他人,以烂人的方式放纵自己,还假惺惺的加上冠冕堂皇的理由。

为了不使肤浅的内容过于单薄,还强行升华主题,台词中提了一嘴人性的异化,但精神分析不存在,社会分析不见了,既生硬又突兀。

与连AI创作都不如的故事相比,人设更是不堪入目。

看似群像戏,出场了不少角色,其实是男主的独角戏,所有人都是工具,帮助男主在某个阶段升级之后就立刻退场,不带一丝犹豫。

学院的学生们作为贡品的导师,只有男主一个人在出工出力,其他人纹丝不动,就像以前赚亿点“玲”花钱的曾毅,甚至连“呦呦呦”都不喊。

男主的好友简直就是日常智商不在线,人傻钱多的存在,天天把男主的话当作金玉良言,说好听点就傻白甜,直白点就是脑子进假酒了。

男主自己更是如此,没人背叛他,没人迫害他,只有他一直在害别人,但他最后却突然间领悟了饥饿游戏的意义,找到了人生的目标,黑化的没有说服力。

那些贡品们跟男主的同学们相差无几。

不管怎么杀都杀不死女主,反而助力她成功问鼎冠军宝座,在大逃杀的游戏中无悬念地活下来。

本以为是本片高潮的彩虹蛇与贡品大战,怎料只是一个噱头,群蛇被放出来,群蛇攻过来了,群蛇爬上来了,女主赢得比赛了,群蛇领盒饭了。

这种感觉就好比春姑娘迎面走来了,你棉裤都脱了,突然发现对面是名字叫春姑娘的糙汉子,不修边幅,一身肥肉,再大的兴趣也瞬间进入贤者时刻。

尤其是令人尬到抠脚的歌舞情节,让好好的生存游戏硬生生的变成了歌曲大赏。

遇到危险怎么办?唱歌就行了,反讽别人怎么做?一定要唱歌,打击敌人怎么弄?肯定是唱歌,恍惚间,还以为好莱坞成了宝莱坞。

真不知那些夸的人是怎么把这部电影比成绿色版《电锯惊魂》或《大逃杀》,以及另类版《楚门的世界》的,看来钞能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郭敬明的《小时代》好歹还有漂亮女明星,而《鸣鸟与蛇之歌》连这点都没做到,女主并非美女,却总以美女自居,为了衬她,其他女配角尽是此“颜”差矣。

CG特效少的可怜又不堪入目,好似草台班子随便凑合排了一出戏就赶紧卖票糊弄观众入场。

从里到外透出一股廉价感,就像男主在片中的家境一样,明明没钱,非要撑门面,住大房子,穿锦衣华服。

三幕结构,每一幕都是折磨,第三幕与前两幕割裂的好像另一部电影,一点都不讲究叙事方式,故事更是平淡的像女主的演技,空无一物。

男女主的感情线来的莫名其妙,男主看女主唱了几首歌,女主见男主送了几次食物,然后两个人就生死相依,如胶似漆了。

除了他俩之外,剩下的有戏份的角色的转变动机都带着一股“就这样吧,赶紧结束吧”的即视感,想要下班的心情很迫切。

若不是号称成本一亿美金,有好莱坞这块招牌,这成片质量,恐怕要跟网大论卧龙凤雏了。

没诚意,剧作架构像过家家,捧人的意图太过明显,给女主加了太多没必要的戏,让影片变得臃肿不堪。

这也恰恰说明了当下好莱坞的现状,电影要么是续集,要么是超英,要么是正确,都是千篇一律的公式电影。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